《莲花泾庄》

时间: 2025-01-01 17:49:11

洲渚绿萦回,菱荷面面开。

路从花外过,山向柳间来。

鸣鹭惊回舫,游鱼仰酬杯。

同为城郭里,此地绝尘埃。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洲渚绿萦回,菱荷面面开。
路从花外过,山向柳间来。
鸣鹭惊回舫,游鱼仰酬杯。
同为城郭里,此地绝尘埃。

白话文翻译:

在绿洲和小岛之间,水草萦绕,菱角和荷花一片片地开放。
小路从花丛外穿过,山峦在柳树间隐现。
鸣叫的白鹭惊起了停泊的小船,游动的鱼儿仰头向我敬酒。
虽然我们都是城里的居民,但这里却远离尘嚣,显得格外宁静。

注释:

字词注释:

  • 洲渚:指水中的小岛或沙洲。
  • 萦回:缠绕、环绕。
  • 菱荷:菱角和荷花,水生植物。
  • 路从花外过:小路是从花边经过。
  • 鸣鹭:叫声清脆的白鹭。
  • 回舫:停泊的小船。
  • 酬杯:以酒杯相敬,表示友好的举动。
  • 绝尘埃:远离尘世的喧嚣,形容环境清幽。

典故解析:

本诗虽不涉及具体的历史典故,但诗中描绘的宁静环境与隐居生活的理想,反映了文人追求清静雅致生活的向往,类似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所表达的意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贲,明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作多表现出对自然景致的热爱,展现了明代文人的生活情趣与审美追求。

创作背景:

《莲花泾庄》创作于明代,正值士人对自然、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诗中表现了诗人对生活在城市边缘的宁静环境的珍视,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自然的重新审视。

诗歌鉴赏:

本诗以清新自然的景物描写为主线,展现了一个宁静而和谐的水乡图景。诗的开头以“洲渚绿萦回,菱荷面面开”描绘了自然界的生机,生动的描写让人仿佛置身于那片花草繁盛之地。接着,诗人通过“路从花外过,山向柳间来”描绘出一条通往宁静之处的小路,为后面的景象铺垫了背景。

在诗的中段,白鹭的鸣叫和游鱼的出现,进一步增强了生动的氛围,传达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感受。最后一句“同为城郭里,此地绝尘埃”点明了主题,尽管我们身处繁华的城市,但这里的宁静却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恬淡与安宁。整首诗构建了一个理想的生活空间,展现了诗人对清幽自然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洲渚绿萦回:描绘了水域中的小岛,绿草环绕,生机勃勃。
  2. 菱荷面面开:菱角和荷花相继开放,展现出自然的美丽。
  3. 路从花外过:小路蜿蜒,经过花丛,给人以宁静的感觉。
  4. 山向柳间来:山峦在柳树间隐现,营造出朦胧的美感。
  5. 鸣鹭惊回舫:白鹭的鸣叫声使得小船上的人感到惊喜。
  6. 游鱼仰酬杯:鱼儿仰头向人致敬,象征着生动的自然。
  7. 同为城郭里:虽然都是城里人,但却能在此感受到不同的气息。
  8. 此地绝尘埃:这里远离尘世的喧嚣,体现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物比作生命的象征,增强诗的意象。
  • 拟人:游鱼仰头致敬,赋予自然以生命。
  • 对仗:如“路从花外过,山向柳间来”,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宁静自然环境的向往与珍视,体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生活理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洲渚:象征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 菱荷:代表生命的蓬勃与美好。
  • 鸣鹭:象征自由与宁静。
  • 游鱼:象征灵动与活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洲渚绿萦回”中的“洲渚”指什么?

    • A. 河流
    • B. 小岛
    • C. 山峰
    • D. 森林
  2. 诗中提到的“鸣鹭”是指什么动物?

    • A. 鸟
    • B. 鱼
    • C. 昆虫
    • D. 哺乳动物

答案:

  1. B. 小岛
  2. A. 鸟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徐贲的《莲花泾庄》与陶渊明的《饮酒》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徐贲的作品更注重细腻的自然描写,而陶渊明则强调个人的内心感受与理想生活的追求。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徐贲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精华》
  • 《自然与人:古诗中的生态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