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州九日闻崔四侍御与宇文太守游敬亭余时登响山不同此赏醉后寄崔侍御》
时间: 2025-01-04 12:27:0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宣州九日闻崔四侍御与宇文太守游敬亭余时登响山不同此赏醉后寄崔侍御
作者:李白
九日茱萸熟,插鬓伤早白。
登高望山海,满目悲古昔。
远访投沙人,因为逃名客。
故交竟谁在,独有崔亭伯。
重阳不相知,载酒任所适。
手持一枝菊,调笑二千石。
日暮岸帻归,传呼隘阡陌。
彤襟双白鹿,宾从何辉赫。
夫子在其间,遂成云霄隔。
良辰与美景,两地方虚掷。
晚从南峰归,萝月下水壁。
却登郡楼望,松色寒转碧。
咫尺不可亲,弃我如遗舄。
九卿天上落,五马道旁来。
列戟朱门晓,褰帏碧嶂开。
登高望远海,召客得英才。
紫绶欢情洽,黄花逸兴催。
山从图上见,溪即镜中回。
遥羡重阳作,应过戏马台。
白话文翻译
在重阳节这天,茱萸花已经成熟,我将它插在鬓边,伤感自己早已白发。
登高眺望山海,满眼悲伤往昔的岁月。
远道而来的投沙人,为了逃避名利的纷扰。
老朋友究竟有谁在身边,唯独崔亭伯仍在。
重阳节时我们未曾相识,载着酒任意游玩。
手中捧着一枝菊花,调侃着那些高官。
日暮时分,我在岸边归去,传呼着小路上的人们。
彤襟和双白鹿,宾客们何其辉煌。
老师在其间,这样便隔绝了云霄。
良辰美景,却在两个地方虚度。
晚上从南峰归来,月光照在水壁上。
再次登上郡楼遥望,松林的颜色寒意渐浓。
咫尺之距却无法亲近,仿佛被你遗弃。
九卿的神明降落,五马在路旁而来。
列戟在朱门前早晨,轻轻掀开碧绿的帷幕。
登高望远海,召唤英才的宾客。
紫绶的欢情盛满,黄花的逸兴催促。
山在图上显现,溪水在镜中回旋。
遥远羡慕重阳的盛会,应该经过戏马的台地。
注释
字词注释
- 茱萸:一种植物,重阳节时习俗用来佩戴。
- 崔亭伯:崔四侍御的别称,李白的朋友。
- 双白鹿:象征吉祥的动物,寓意美好的祝愿。
- 九卿:古代官制,象征地位显赫的人物。
典故解析
- 重阳节:传统节日,庆祝长寿,习俗有登高、饮酒、佩茱萸等。
- 投沙人:历史上有此类隐士,为追求清静生活而放弃名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仙”。他以豪放的个性和卓越的才华,开创了唐诗的新风格,以浪漫主义著称。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重阳节,李白远离故乡,面对诗友崔四的游玩感慨万千,表达了对友人思念及对往昔的追忆。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重阳节为背景,李白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抒发了对朋友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九日茱萸熟,插鬓伤早白”开篇即引入节日的氛围,表现出作者对自己年华渐逝的忧伤。接着通过“登高望山海,满目悲古昔”的描绘,表现了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与无奈,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友谊的渴望。
诗中的人物描写生动鲜明,崔亭伯的出现成为李白心灵的寄托,体现出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谊。整首诗通过描绘登高的情景,结合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既美丽又悲凉的氛围,反映出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诗的最后,李白以“遥羡重阳作,应过戏马台”结束,表达了对重阳节欢乐氛围的向往,同时也暗含了对自己孤独境遇的无奈,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九日茱萸熟,插鬓伤早白:写重阳节时茱萸花成熟,表明节日的气氛,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白发的伤感。
- 登高望山海,满目悲古昔:登高远望,感叹往昔,怀念那些逝去的岁月,情感沉重。
- 远访投沙人,因为逃名客:提到隐士,表现逃避名利的生活,反映诗人的志向。
- 故交竟谁在,独有崔亭伯:思念昔日好友,却只有崔亭伯在身边,显得尤为珍贵。
- 重阳不相知,载酒任所适:重阳节未曾相识,表明友谊的错过与时光的流失。
- 手持一枝菊,调笑二千石:用菊花调侃高官,表现出诗人的洒脱与风趣。
- 日暮岸帻归,传呼隘阡陌:黄昏时分,归家途中的呼唤,表现轻松的生活场景。
- 彤襟双白鹿,宾从何辉赫:描绘景象,表现朋友的光辉与美好,寓意吉祥。
- 夫子在其间,遂成云霄隔:老师的存在使得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加大,表现出无形的隔阂。
- 良辰与美景,两地方虚掷:叹息好时光与美景,却无法与朋友共享,显得无奈。
- 晚从南峰归,萝月下水壁:傍晚从南峰归来,月光照在水壁上,表现出宁静的自然景色。
- 却登郡楼望,松色寒转碧:再次登上楼台,远望松林,描绘出清冷的景象。
- 咫尺不可亲,弃我如遗舄:虽然身边的朋友却无法亲近,比喻被遗弃的孤独感。
- 九卿天上落,五马道旁来:描绘神明的降落,表现出繁华与荣耀,象征着地位。
- 列戟朱门晓,褰帏碧嶂开:描绘早晨的华丽场景,表现出美好与盛大。
- 登高望远海,召客得英才:表达希望能聚集英才,共享美好时光的愿望。
- 紫绶欢情洽,黄花逸兴催:象征官职的紫绶与黄花,表现出欢快的情感。
- 山从图上见,溪即镜中回:山水相映,表现出自然的和谐美。
- 遥羡重阳作,应过戏马台:对重阳节的羡慕,以及对欢乐的渴望,感叹人生的无常。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良辰与美景,两地方虚掷”,对仗工整,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 比喻:如“弃我如遗舄”,用遗失鞋子的比喻表达被朋友抛弃的孤独感。
- 拟人:如“彤襟双白鹿”,将自然景物拟人化,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李白在重阳节的氛围中,感受到人生的孤独与无奈,同时也流露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体现了李白的豪情与洒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茱萸:象征长寿与吉祥。
- 菊花:象征高洁与清雅,也代表了重阳节的传统。
- 松色:象征坚韧与永恒,表现自然的生机。
- 月亮:象征孤独与思念,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重阳节习俗中常佩戴的花是:
A) 玫瑰
B) 茱萸
C) 菊花
D) 牡丹 -
李白在诗中提到的朋友是:
A) 杜甫
B) 崔亭伯
C) 王维
D) 孟浩然 -
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色主要包括:
A) 河流与山脉
B) 四季变化
C) 花草与动物
D) 星辰与海洋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 《静夜思》——李白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李白与王维的作品都表现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及对人生的感悟,其中李白更倾向于豪放与奔放,而王维则更显沉静与淡雅。两位诗人的风格相辅相成,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李白全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