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言用投丹阳知己兼奉宣慰判官(以下见《诗纪》)》
时间: 2025-01-06 13:53:5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客从昆仑来,遗我双玉璞。
云是古之得道者西王母食之馀,食之可以凌太虚。
受之颇谓绝今昔,求识江淮人犹乎比石。
如今虽在卞和手,正憔悴,了了知之亦何益。
恭闻士有调相如,始从镐京还,复欲镐京去。
能上秦王殿,何时回光一相眄。
欲投君,保君年,幸君持取无弃捐。
无弃捐,服之与君俱神仙。
白话文翻译:
有位客人从昆仑山而来,送给我一对玉璞。
据说这是古代得道者西王母的食物,可以让人飞升到太虚之中。
我拿着它,感慨过去与现在的不同,想要认识江淮的人,是否也能如同这块美石。
如今虽然在卞和手中,却已是憔悴,明白了又有什么用呢?
我恭敬地听说有位士人调和相如,从镐京回来,想要再次去镐京。
能否登上秦王的殿堂,何时才能回头一瞥?
我希望能寄托于君,保佑君的年岁,愿君能珍惜这份礼物,莫要舍弃。
若不舍弃,与你同服此物,便可共成神仙。
注释:
字词注释:
- 昆仑:古代神话中的山,常被视为神仙居住之地。
- 玉璞:未经雕琢的玉石,象征美好而珍贵的事物。
- 西王母:道教中的女神,掌管长生不老、仙药的女神。
- 卞和:古代著名的玉匠,以鉴别美玉而闻名。
- 调相如:指的是古代的士人,可能指的是调和、和谐的君子。
典故解析:
- 西王母:在古代传说中,西王母是长生不老的象征,常与仙人和仙药相关联。
- 卞和:卞和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玉匠,被誉为“玉石商”,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仙”。他以豪放奔放的个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作品多涉及山水、酒、人生哲理等。
创作背景: 此诗写作于李白游历期间,他常常在与友人相聚时表达对人生、理想的思考,并借助各种典故和神话,传达对道教思想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现了李白对人生、理想及友情的深刻思考。开篇提到的玉璞象征着美好而珍贵的东西,而来自昆仑的客人则暗示了超凡脱俗的存在。玉璞的双重含义不仅指物质的珍贵,更隐含了精神层面的追求。诗中提到的西王母和飞升,体现了道教对长生不老的向往,这与李白的个性契合,表现出他对自由、洒脱生活的渴望。
当诗人提到卞和时,表达了对美玉的珍惜和对现状的感慨,不免流露出对时代变迁的无奈。最后,诗中寄托了对朋友的美好祝愿,希望与君分享这份珍贵的礼物,共同追求理想中的“神仙”生活。
整首诗在结构上紧凑而流畅,情感真挚而深邃,展现了李白对人生哲学的探索与思考,也反映了他对友谊的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客从昆仑来:引入了一个神秘的客人,营造了诗的神秘氛围。
- 云是古之得道者西王母食之馀:提到西王母,增加了诗的历史和文化深度。
- 受之颇谓绝今昔: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及对过往的感慨。
- 如今虽在卞和手,正憔悴:借卞和的名声,反映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现实的无奈。
- 恭闻士有调相如:提到士人,增添了对理想人生的追求。
- 欲投君,保君年: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和期望。
修辞手法:
- 比喻:玉璞比喻珍贵的情谊与理想。
- 拟人:将玉璞赋予了情感,体现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运用了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李白对理想与友情的追求,体现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渴望超脱现实,追求一种神仙般的生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昆仑:象征神秘与超脱。
- 玉璞:象征珍贵与理想。
- 西王母:象征长生不老与超凡脱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昆仑”象征什么?
- A. 现实生活
- B. 神秘与超脱
- C. 平凡的友情
-
“玉璞”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物质财富
- B. 珍贵的情谊与理想
- C. 过去的遗憾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杜甫《登高》
诗词对比: 李白与王维的作品都体现了对自然与理想的追求,但李白更倾向于豪放和奔放的个性,而王维则表现出一种沉静与内敛的风格。李白的诗常常充满激情与豪情,而王维的作品则更多地体现了宁静与和谐的哲学思考。
参考资料:
- 《李白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