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茅山孙炼师》
时间: 2025-01-04 09:37:2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何地最翛然,华阳第八天。
松风清有露,萝月净无烟。
乍警瑶坛鹤,时嘶玉树蝉。
欲驰千里恋,惟有凤门泉。
石上谿荪发紫茸,碧山幽蔼水溶溶。
菖花定是无人见,春日惟应羽客逢。
独寻兰渚玩迟晖,闲倚松窗望翠微。
遥想春山明月曙,玉坛清磬步虚归。
白话文翻译:
诗人问何处最为清幽,回答是华阳的第八天。松风中带着露水,月光下的藤萝清净无烟。忽然警觉到瑶坛上的仙鹤,偶尔听见玉树上的蝉鸣。想要驰骋千里思念之情,唯有凤门泉水可以寄托。石上溪边的水草发出紫色茸毛,碧绿的山间幽深,水流潺潺。菖蒲花定然无人问津,春日里只有仙人才能相逢。独自寻访兰渚,玩味着晚霞,闲倚在松窗前望着翠绿的山色。遥想春天的山间明月升起时,玉坛的清磬声中步履虚归。
注释:
- 翛然:清幽,闲适的样子。
- 华阳:指华阳山,地理名词,寓意清幽之地。
- 瑶坛鹤:传说中的仙鹤,象征灵气与高洁。
- 凤门泉:泉水,象征灵动与清澈。
典故解析:
- 华阳:道教名山,象征清净与隐逸。
- 瑶坛与仙鹤:道教文化中常见的意象,代表着修道者的境界。
- 凤门泉:在古代诗文中常用以描绘美好的自然景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德裕(787年-850年),唐代著名诗人、政治家,工于诗词,尤以五言古诗见长。他的诗风清新,意境深远,常表现出对自然和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李德裕隐居茅山时期,反映了他在自然中寻求宁静的心境,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诗歌鉴赏:
《寄茅山孙炼师》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隐逸生活的古诗,诗中展现了清新幽静的环境和诗人内心的宁静。诗开头以“何地最翛然”引入,立即设定了清幽的氛围,呼应了隐士的生活追求。接下来的描写中,松风、露水、萝月等自然元素交织在一起,形成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
诗人通过“乍警瑶坛鹤,时嘶玉树蝉”的描写,表现了对自然生灵的感受,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同时,诗中“欲驰千里恋,惟有凤门泉”则流露出对远方的思念与追寻,象征着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在意象的运用上,诗人通过“石上谿荪发紫茸,碧山幽蔼水溶溶”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的生机与和谐,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敏锐感受。最后,诗的尾声“遥想春山明月曙,玉坛清磬步虚归”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惆怅与归属感,仿佛诗人已经在这片自然中找到了心灵的归宿。
全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恰如其分地反映了李德裕对隐逸生活的理想和追求,展现了唐代文人的精神面貌与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何地最翛然:问何处最为清幽。
- 华阳第八天:回答是华阳山的第八天,象征隐逸。
- 松风清有露:松风中带着露水,描绘清新景象。
- 萝月净无烟:藤萝下的月光清净无烟,宁静的夜晚。
- 乍警瑶坛鹤:忽然听见瑶坛上的仙鹤叫声。
- 时嘶玉树蝉:偶尔传来玉树上蝉鸣声。
- 欲驰千里恋:想要奔向千里之外的思念。
- 惟有凤门泉:只有凤门泉水可以寄托情感。
- 石上谿荪发紫茸:溪边石上水草生长,紫茸显现。
- 碧山幽蔼水溶溶:碧绿山色幽深,水流潺潺。
- 菖花定是无人见:菖蒲花无人问津,显得孤寂。
- 春日惟应羽客逢:春日里唯有仙人相逢。
- 独寻兰渚玩迟晖:独自去兰渚游玩,享受晚霞。
- 闲倚松窗望翠微:悠闲倚在松窗前,眺望翠色山峦。
- 遥想春山明月曙:遥想明月春山的早晨。
- 玉坛清磬步虚归:在清磬声中,轻盈归去。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凤门泉”暗喻美好的生活。
- 拟人:如“乍警瑶坛鹤”描绘自然生灵的灵动。
- 对仗:整首诗层次分明,结构严谨,体现唐诗的工整之美。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隐逸、自然与思念展开,表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华阳:清幽之地,象征隐逸生活。
- 瑶坛鹤:高洁之象,代表仙人。
- 凤门泉:清澈之源,寄托情感。
- 菖花:孤独与无人问津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华阳”指的是哪座山?
- A. 泰山
- B. 华阳山
- C. 龙门山
- D. 嵩山
-
诗中“欲驰千里恋,惟有凤门泉”的意思是什么?
- A. 渴望旅行
- B. 思念远方
- C. 寻找泉水
- D. 追求名利
-
诗中提到的“瑶坛鹤”象征什么?
- A. 仙人
- B. 高洁
- C. 传说
- D. 寂静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孟浩然《过故人庄》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李白《庐山谣》:同样描绘山水之美,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但更侧重于豪放与奔放的情感。
- 王维《山居秋暝》:在意境上与李德裕的诗相似,注重静谧与隐逸生活的描绘,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感受。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李德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