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盗贼浮生困,诛求异俗贫。
空村惟见鸟,落日未逢人。
步壑风吹面,看松露滴身。
远山回白首,战地有黄尘。
白话文翻译:
生活在盗贼横行的时代,追求正义却又贫困潦倒。
空旷的村庄里只见到鸟儿飞翔,夕阳西下却没有遇到行人。
在山谷行走,风吹拂面庞,松树上的露水滴落在身上。
远处的山回荡着白发的老人,战场上满是黄土飞扬。
注释:
- 盗贼:指掠夺者,象征社会动荡。
- 浮生:指生活的艰辛与不稳定。
- 异俗:指与自己不同的风俗或习惯,这里暗指社会的压迫。
- 空村:形容村庄冷清,没有人烟。
- 落日:夕阳,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孤独。
- 步壑:在山谷中行走。
- 松露:松树上的露水,自然的象征。
- 黄尘:象征战争与动乱,暗示战地的艰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其诗作以深刻的社会意识和对人民疾苦的关怀著称,尤以《春望》《三吏》《三别》等诗作表现了其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
创作背景:
《东屯北崦》作于杜甫晚年,正值唐朝安史之乱后,国家动荡不安,民生凋敝。诗中表现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深刻反思和对人生困境的感慨。
诗歌鉴赏:
《东屯北崦》通过简练的笔触展现了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的景象。诗的开头“盗贼浮生困,诛求异俗贫”描绘了当时社会的混乱与贫困,盗贼的横行使得人们的生活充满了无奈与绝望,这种困境不仅是物质的匮乏,更是精神上的压迫与折磨。接下来的“空村惟见鸟,落日未逢人”则通过孤寂的自然景象进一步渲染了诗人的孤独感和对人间冷暖的感慨,夕阳西下,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诗人在这幅静谧却又凄凉的画面中,感受到深沉的孤独与无助。
“步壑风吹面,看松露滴身”描绘了诗人在山谷中行走的情景,风的轻拂与松露的滴落,虽然是自然的景象,却也带有一种凄凉的韵味,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惆怅与对生命的思考。最后一句“远山回白首,战地有黄尘”将目光从个人的困境转向了更广阔的社会背景,白发的老人象征着历史的沧桑与无情,而“战地有黄尘”则提醒人们战争带来的苦难与创伤。
整首诗在意象的构建和情感的表达上都极具张力,既有对个人命运的悲悯,也有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展现出杜甫对社会的敏感与关切。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盗贼浮生困,诛求异俗贫:生活在盗贼横行的环境中,追求正义却感到贫困。
- 空村惟见鸟,落日未逢人:孤寂的村庄里只见到鸟儿,夕阳西下时没有遇到人影。
- 步壑风吹面,看松露滴身:在山谷中行走,风吹面庞,松树上的露水滴落在身上。
- 远山回白首,战地有黄尘:远处山头的白发老人和战场上飞扬的黄尘,象征历史的沧桑与动荡。
修辞手法:
- 对仗:诗句中对称的结构,如“盗贼浮生困”和“诛求异俗贫”。
- 意象:通过自然景象(鸟、落日、风、松露)传达情感,形成强烈的对比。
- 象征:黄尘象征战争与动乱,白首象征历史的沉重。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描述自然与人间的冷暖,反映了时代的动荡与个人的无助,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深刻忧虑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盗贼:象征社会的动荡与不安。
- 空村:代表孤独与凋敝。
- 落日: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松露:自然的细微之处,暗示生命的脆弱与美好。
- 黄尘:战争带来的创伤与苦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盗贼”象征什么? A) 自然灾害
B) 社会动荡
C) 个人困境
D) 未来希望 -
诗中的“空村”表现了什么情感? A) 热闹与繁荣
B) 孤独与凋敝
C) 和谐美好
D) 努力拼搏 -
“远山回白首”中的白首象征着? A) 年轻人
B) 历史的沧桑
C) 自然的美丽
D) 战争的胜利
答案:1-B,2-B,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同样表现杜甫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与忧虑。
- 《兵车行》:描绘战争对百姓生活的影响,展现同样的主题。
诗词对比:
- 李白《将进酒》:对比杜甫的忧国忧民,李白则表现出对人生的洒脱与豪情,反映出两位诗人在视角上的差异。
参考资料:
- 《杜甫诗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与古诗词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