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 其一》

时间: 2024-10-10 11:58:33

四镇富精锐,摧锋皆绝伦。

还闻献士卒,足以静风尘。

老马夜知道,苍鹰饥著人。

临危经久战,用急始如神。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 其一
杜甫

四镇富精锐,摧锋皆绝伦。
还闻献士卒,足以静风尘。
老马夜知道,苍鹰饥著人。
临危经久战,用急始如神。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四镇的精锐部队十分富饶,战斗力卓越无比。听说还有勇敢的士兵愿意前来,足以平息风波与尘乱。老马在夜里知道要出征,饥饿的苍鹰就像在盯着人。面临危机久战不息,紧急时刻的表现就像神一般。

注释

字词注释:

  • 富:富裕,强大。
  • 精锐:精锐的部队。
  • 摧锋:摧毁敌人的锋芒。
  • 献:献出,贡献。
  • 士卒:士兵,军队。
  • 风尘:风波与动乱。
  • 老马:年老的马,常用来比喻经验丰富的人。
  • 苍鹰:用以比喻战斗力强的士兵。
  • 临危:在危急的时刻。
  • 经久:经过长时间的战斗。
  • 用急:紧急情况下的表现。
  • 如神:如同神明。

典故解析:
这首诗表现了杜甫对安西兵出征的关注,反映了唐代边疆战争的背景。诗中提到的“苍鹰”象征着战斗力强的士兵,而“老马”则象征着经验和智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杜工部,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杜甫的诗歌深刻反映了社会现实,特别是战乱时期人民的苦难。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杜甫晚年,时值安史之乱,国家动荡,边疆战事频繁。诗人目睹战乱带来的苦难,心中忧国忧民,因此写下此诗表达对士兵出征的关切与对国家前途的担忧。

诗歌鉴赏

《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 其一》是杜甫在战乱时期创作的一首诗,表现了他对边疆军队的深切关怀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诗中通过对士兵、马匹及鹰隼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战争的紧迫感。

首句“四镇富精锐,摧锋皆绝伦”,直接说明了安西兵的战斗力强大,他们被视为抵御外敌的中坚力量。这种尊重与赞美不仅反映了杜甫对士兵的敬仰,也暗示了国家在不断的动乱中对精锐部队的依赖。

接下来的“还闻献士卒,足以静风尘”,表现出杜甫对士兵的期待与信任,认为他们能够平息动乱,恢复安宁。这一表现不仅是对安西兵的赞美,也寄托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期望。

“老马夜知道,苍鹰饥著人”,通过“老马”和“苍鹰”的对比,诗人描绘了士兵的艰辛与不易。老马象征着丰富的经验与智慧,而苍鹰则象征着渴望猎物的凶猛,暗示士兵在战斗中的生死存亡。

最后“临危经久战,用急始如神”,诗人强调了士兵在危机时刻的勇敢与果敢,表现出一种战斗精神和对胜利的渴望,展现了诗人对士兵的信心。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杜甫作为一位关心国家和人民的诗人的高尚情操。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四镇富精锐:指四个镇的军队都很强大,战斗力出众。
  2. 摧锋皆绝伦:形容这些兵力能够摧毁敌人的锋芒,战斗力无与伦比。
  3. 还闻献士卒:听说还有勇敢的士兵愿意前来参战。
  4. 足以静风尘:他们的到来能够平息动乱与风波。
  5. 老马夜知道:年老的马在夜里感知到要出征的征兆。
  6. 苍鹰饥著人:饥饿的苍鹰像是盯着人,暗喻战斗的紧迫性。
  7. 临危经久战:在危急的时刻经历了漫长的战斗。
  8. 用急始如神:紧急时刻的表现如同神明一般。

修辞手法:

  • 比喻:苍鹰比喻士兵的战斗力,老马比喻经验。
  • 对仗:上下句的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士兵的深切关怀,展现了对国家安危的忧虑与期待,体现了杜甫作为社会责任感强烈的诗人的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四镇:象征着边防的力量。
  • 老马:象征着经验与安定。
  • 苍鹰:象征着战斗的渴望与勇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苍鹰”象征什么? A. 经验
    B. 战斗力
    C. 安宁
    D. 动乱

  2. 杜甫在诗中对士兵的态度是?
    A. 轻蔑
    B. 讽刺
    C. 关心与期待
    D. 无所谓

  3. “老马夜知道”中的“老马”指代的是?
    A. 年老的马
    B. 有经验的士兵
    C. 战争的残酷
    D. 国家利益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杜甫的《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前者关注战争与士兵的命运,后者则抒发壮志豪情。两者在情感基调和表现手法上存在差异,但都展现了对国家前途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杜甫诗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