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高邮射阳湖》

时间: 2025-01-19 14:54:00

秋风吹白波,秋雨鸣败荷。

平湖三十里,过客感秋多。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过高邮射阳湖
秋风吹白波,秋雨鸣败荷。
平湖三十里,过客感秋多。

白话文翻译:

在高邮射阳湖畔,秋风吹起湖面白浪,秋雨中传来败荷的悲鸣。平坦的湖面延绵三十里,路过的行人感受到深重的秋意。

注释:

  • 白波:指湖面上的白浪,常用来描绘秋风吹起水面的情景。
  • 败荷:指已凋败的荷花,象征着秋天的凋零与萧瑟。
  • 过客:指路过此地的人,强调秋天对人的感受。

典故解析:

在古代文学中,秋天常被用来象征凋零、孤寂和思乡,诗人通过自然景象来表达内心的情感,与许多古诗中的传统意象相呼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萨都剌,元代诗人,以其清新的诗风和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蕴含深厚的人文情怀,反映出他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应是在秋季的某天,诗人经过高邮射阳湖时所作,借助自然景象抒发自己对秋天的感慨,表达对岁月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过高邮射阳湖》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象的诗作,诗人在平静的湖面上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秋天的萧瑟与凄凉。首句“秋风吹白波”描绘了秋风拂过湖面的情景,白浪在阳光下闪烁,似乎在诉说着秋天的到来。接下来的“秋雨鸣败荷”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秋意,雨水敲打着败荷,发出哀鸣,仿佛在为秋天的结束而哀悼。诗的最后两句“平湖三十里,过客感秋多”则点明了诗的主旨,路过的行人不仅在欣赏美景,更在感受这份秋天的情感,内心不免感慨万千。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大自然相融合,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美好事物失去的惋惜。萨都剌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使读者能够深切地体会到秋天的魅力与惆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秋风吹白波:秋风起,湖面泛起白色的波浪,描绘出一幅生动的秋日湖景。
  2. 秋雨鸣败荷:秋天的雨打在已凋谢的荷花上,发出悲鸣,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
  3. 平湖三十里:湖面宽广,延绵三十里,展现了自然的辽阔。
  4. 过客感秋多:路过的行人感受到浓厚的秋意,暗示着秋天带来的情感触动。

修辞手法:

  • 拟人:将“秋雨鸣败荷”中的“鸣”用拟人手法,使荷花似乎在发出哀鸣,增强了情感的传递。
  • 对仗:诗句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音乐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秋天为背景,运用自然景象抒发个人情感,表现了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营造出一种孤独与惆怅的情绪。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风:象征着季节的更替,带来变化与冷清。
  • 白波:代表湖水的生动与宁静,亦有一丝忧伤。
  • 败荷:象征着生命的结束与美好的失落。
  • 过客:体现了人生的匆匆与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秋风吹白波”描绘的是什么样的景象?

    • A. 雪花飘落
    • B. 湖面泛起白浪
    • C. 夕阳西下
  2. “秋雨鸣败荷”中的“鸣”字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 A. 比喻
    • B. 拟人
    • C. 对仗
  3. 诗中的过客感受到什么?

    • A. 夏天的炎热
    • B. 深重的秋意
    • C. 春天的希望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同样描写了孤独与思考的情感。
  • 杜甫《秋兴八首》:通过秋天的景象表达人生感慨。

诗词对比:

  • 萨都剌《过高邮射阳湖》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两首诗都通过自然景象表达感伤,但萨都剌的诗更侧重于秋天的萧瑟,而白居易则表现出对别离的伤感。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诗词基础知识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