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年时好,浑不解愁侵。笑煞枣花贪结子,怪他栀子惯同心。弹指便而今。
白话文翻译:
时节正好,却浑然不知愁苦的侵袭。枣花笑得恣意,贪图结出果实,怪不得栀子花也总与我同心。转眼间,一切已是如今。
注释:
- 年时好:时光美好,意指春夏之交的美好时节。
- 浑不解愁侵:完全不懂愁苦的侵袭,表现出对生活的无知和天真。
- 笑煞:形容笑得非常开心,带有夸张成分。
- 枣花贪结子:枣花贪图结果,暗示自然的生命力与繁茂。
- 怪他栀子惯同心:指栀子花总是与我心意相通,表达对自然的依恋。
- 弹指便而今:转瞬即逝,强调时间飞逝的无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丁宁,近代诗人,生活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中,作品常带有浓厚的个人情感与时代特色。其诗风清新婉约,常用自然意象抒发内心的感受。
创作背景:
《望江南十三首》是丁宁的代表作之一,创作于他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之际。诗中展现了他对青春年华的珍视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年时好”开篇,展现一种生活的美好与青春的朝气。诗人通过对自然的描写,传达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然而,随着“浑不解愁侵”的转折,诗人又揭示出一种内心的愁苦与无奈。春天的盎然生机和内心的愁苦形成鲜明对比,似乎在提醒读者,即使在美好的时节,生活的忧愁依旧会潜伏在心底。
枣花的“贪结子”象征着生命的繁茂与希望,而栀子的“惯同心”则表现出人与自然之间的情感交融。诗人在这种自然的情境中,表达出一种对生命的热爱与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令人在感叹之余不禁思考人生的意义。
整首诗在语言上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细腻的观察力和丰富的内心世界。通过对自然的描写,诗人不仅描绘了一个生机勃勃的季节,也传达了内心深处的复杂情感,使读者在欣赏自然之美的同时,引发对生命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年时好,浑不解愁侵:表现出对美好时光的无知,似乎只沉浸在快乐中,未意识到生活的烦恼。
- 笑煞枣花贪结子:枣花的笑声象征着生命的繁荣,显示对生命的渴望。
- 怪他栀子惯同心:栀子花的情感,代表着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内心的寄托。
- 弹指便而今:强调时间的飞逝,令人感到时间的无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枣花”和“栀子”作为情感的象征,传达出对生命的渴望与对自然的亲近。
- 对仗:使用对仗手法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使得诗歌更具音乐性。
- 拟人:将自然界的花卉赋予情感,使得诗意更加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美好时光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期待与热爱,同时又透出对时间流逝的感伤。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表达出内心深处的情感,使人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美好并存。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年时:象征着青春与繁华的年华。
- 枣花:代表生命的旺盛与希望。
- 栀子:象征心灵的寄托与情感的共鸣。
- 愁:暗示生活中的烦恼与不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年时好”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生活的无奈
B. 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C. 对时间的感慨 -
“笑煞枣花贪结子”中,枣花象征什么? A. 生命的脆弱
B. 生命的繁荣
C. 时间的流逝 -
诗人通过栀子花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绝望
B. 同心共鸣
C. 忧愁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可以将丁宁的《望江南十三首》与李白的《静夜思》进行对比。两者都表达了对时光的思考,但丁宁更关注于自然与人心的交融,而李白则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孤独与怀念。两首诗呈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和艺术风格,反映了各自时代背景下的诗人心声。
参考资料:
- 《中国现代诗歌史》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丁宁诗文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