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山园腊里日疏芜,
只有南斋最起予。
竹映梅花花映竹,
翠毛障子玉妃图。
白话文翻译:
在这座山园里,腊月的阳光照耀,草木稀疏,
唯有南斋的梅花最为鲜艳。
竹子映衬着梅花,梅花又映衬着竹子,
翠绿色的毛障子宛如玉妃的图画。
注释:
- 腊里:腊月,即农历十二月。
- 最起予:最为显眼、最先映入我的眼帘。
- 竹映梅花:竹子映衬着梅花,形成美丽的景象。
- 翠毛障子:翠绿色的毛障子,形状像是玉妃的画作。
典故解析:
“玉妃图”可能指的是古代对美丽女子的描绘,象征着高洁和优雅。梅花在中国文化中常被视为坚韧与高洁的象征,而竹子则象征着谦虚与正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阮亭,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因其诗风清新自然、语言通俗易懂而受到后世喜爱。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杨万里在山园中观察梅花和竹子,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以及个人的情感寄托。
诗歌鉴赏:
《南斋前梅花二首 其一》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冬日的山园景色,表现出诗人对梅花的热爱与赞美。全诗以“腊里日疏芜”开篇,给人一种清冷、宁静的意境。腊月的阳光透过稀疏的草木,照耀在南斋的梅花上,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梅花的独特美丽。
接着,诗人巧妙地运用“竹映梅花,花映竹”的对称描写,构建出了一幅生动的画面,竹子和梅花相互辉映,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美。最后一句“翠毛障子玉妃图”更是将景物升华为一幅艺术作品,体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深刻理解。整首诗情景交融,展现了冬日特有的清新与雅致,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山园腊里日疏芜:描绘腊月的山园,阳光照耀下显得草木稀疏。
- 只有南斋最起予:在这片稀疏的景象中,唯独南斋的梅花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 竹映梅花花映竹:竹子与梅花相互映衬,形成独特的视觉效果。
- 翠毛障子玉妃图:翠绿的毛障子如同美丽的玉妃图,赋予景物以艺术色彩。
修辞手法:
- 对仗:第二句和第三句形成对仗,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比喻:最后一句将毛障子比作玉妃图,增添了诗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对梅花高洁品质的欣赏,传达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梅花:象征坚韧与高洁,表现出诗人对清高品质的追求。
- 竹子:象征谦虚与正直,代表一种坚韧的品格。
- 翠毛障子:表现出自然的美丽与和谐,象征着诗人理想中的完美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腊里”指的是哪个月? A. 十月
B. 十二月
C. 一月 -
诗中“竹映梅花,花映竹”表现了什么样的景象? A. 寂静
B. 和谐美
C. 荒凉 -
诗人对梅花的态度是: A. 轻视
B. 赞美
C. 忽视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梅花》:同样表现梅花的高洁与坚韧。
- 陶渊明《桃花源记》:描绘自然美与理想生活的诗篇。
诗词对比:
杨万里的梅花诗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中的梅花相对比,两者都表现了对梅花的赞美,但杨万里更注重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而李清照则更侧重于情感的抒发与个人体验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