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歌者访方氏不遇》

时间: 2025-01-04 09:20:24

白日移歌袖,空斋不见君。

岩声中谷应,人语隔溪闻。

断壁分垂影,回沙拥籀文。

无人知所去,红叶下纷纷。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白日移歌袖,空斋不见君。
岩声中谷应,人语隔溪闻。
断壁分垂影,回沙拥籀文。
无人知所去,红叶下纷纷。

白话文翻译:

白天渐渐过去,我的歌声随袖子飘动,但在这个空荡荡的书斋里却见不到你。
山岩的回声在山谷里应和,远处的溪水传来人声。
断壁上影子分开,沙地上文书被风拥抱。
无人知你去了哪里,只有红叶在空中纷纷落下。

注释:

  • 白日:白天,指明亮的日光。
  • 移歌袖:歌声随着手袖的摇动而飘散。
  • 空斋:空荡的书房或书斋。
  • 岩声:石头的回声。
  • 隔溪闻:听到远处溪水的声音。
  • 断壁:倒塌的墙壁。
  • 垂影:垂下的影子。
  • 回沙:风吹动沙子,形成回旋的样子。
  • 拥籀文:沙地上文书被风拥抱。
  • 无人知所去:没有人知道你去了哪里。
  • 红叶下纷纷:红色的树叶在空中飘落。

典故解析:

这首诗的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在追寻友人过程中,所经历的孤独与失落。诗中提到的“红叶”常常被用来象征离别与哀愁,正如《红楼梦》中的“红楼梦”一样,传达了对往事的怀念与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言,明代诗人,作品多以抒情见长,风格细腻,常通过自然景物表达内心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一个宁静的秋日,诗人因寻访方氏未果,借自然景象抒发心中失落之情。秋天的红叶象征着离别与思念,使得诗意更加浓郁。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宁静的自然景象,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开头的“白日移歌袖”描绘出了一种时间的流逝,日光的改变暗示着诗人心情的变化。接着,诗人以“岩声中谷应,人语隔溪闻”来表现对友人的思念,声音的隔绝恰恰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诗中所提到的“断壁”和“回沙”则营造了一种荒凉的氛围,仿佛在暗示着人事的无常与脆弱。最后一句“无人知所去,红叶下纷纷”更是将诗人的孤独感推向高潮,红叶的纷纷落下如同诗人心中难以抑制的思念与惆怅。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丰富的意象,让人感受到深刻的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白日移歌袖:白天变幻,诗人心情随之变化,歌声显得孤单。
  2. 空斋不见君:空寂的书房中没有朋友的身影,显得更加孤独。
  3. 岩声中谷应:山谷中回声反复,似乎在回应诗人的呼唤。
  4. 人语隔溪闻:远处的人声通过溪水传来,增添了思念的情感。
  5. 断壁分垂影:倒塌的墙壁投射出孤独的影子,象征着失落与分离。
  6. 回沙拥籀文:沙土上的文书被风拥抱,暗示着时光流逝与记忆的模糊。
  7. 无人知所去:没有人知道朋友的去向,增添了诗人的无奈。
  8. 红叶下纷纷:秋天的红叶随风飘落,象征着离别与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自然意象描述内心情感,如“红叶”象征离别。
  • 对仗:上下句之间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自然现象被赋予人性,如“岩声中谷应”。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对友人深切的思念与孤独感。诗人用细腻的笔触刻画出时间流逝带来的情感变化,体现了人与自然的深刻联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日: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空斋:代表孤独与思念的空间。
  • 岩声:自然的回响,传达孤寂之感。
  • 红叶:象征离别与哀愁,常用来表达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白日”象征什么?

    • A. 快乐
    • B. 时间的流逝
    • C. 自然
  2. 诗人通过哪些自然现象表达思念之情?

    • A. 红叶
    • B. 雨水
    • C. 阳光
  3. “无人知所去”中的“所”指的是谁?

    • A. 自己
    • B. 朋友
    • C. 家人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杜甫
  • 《山中杂诗》:王维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思念与孤独,但更加直接与沉重。
  • 王维的《送别》:通过送别的场景,展现出朋友间的离愁别绪。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歌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