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晓望》
时间: 2025-01-19 18:00:4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冬日晓望
作者: 李富孙 〔清代〕
郡闵凌虚福地通,
四围烟景晓濛濛。
寒山远绕孤城外,
废塔空撑古寺中。
水净鸥沙随上下,
云开雁路各西东。
天涯迢递增惆怅,
无限霜林映冷枫。
白话文翻译:
在郡城的高处,通往福地的气息弥漫,
四周的烟雾笼罩着清晨的景色。
寒冷的山脉远远环绕着孤单的城外,
废弃的塔楼孤零零地支撑着古老的寺庙。
水面清澈,鸥鸟在沙滩上随波漂浮,
云开时,雁阵飞往各自的方向。
天涯遥远增添了我的惆怅,
无尽的霜林映衬着寒冷的枫树。
注释:
- 郡闵: 指的是地方官,闵意为宽厚,形容地方的安宁。
- 凌虚: 高高在上,形容郡城的位置。
- 福地通: 指的是通往幸福的地方。
- 濛濛: 形容雾气弥漫的样子,模糊不清。
- 寒山: 指冬天寒冷的山脉。
- 废塔: 指废弃的塔楼,象征着历史的沧桑。
- 鸥沙: 鸥鸟与沙滩的结合,表现出自然的和谐美。
- 霜林: 指被霜染白的树林,营造出冷清的氛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富孙,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以其自然诗作著称,常表现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受。
创作背景:
《冬日晓望》创作于寒冷的冬季清晨,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感慨以及内心的惆怅。
诗歌鉴赏:
《冬日晓望》是一首充满自然气息的诗作,李富孙以清晨的冬日为背景,描绘了郡城的宁静与周围的自然景观。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细致的观察,将寒冷的山、孤独的城、废弃的塔、清澈的水和飞翔的雁等意象融汇在一起,展现了一个清冷而又静谧的冬日晨景。
诗的开头通过“郡闵凌虚福地通”,引入了一个高远的视角,暗示了诗人对周围景物的观察是从一个高处进行的。接着“烟景晓濛濛”,则用烟雾弥漫的意象,表现出晨雾的朦胧,给人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感觉。
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诗人也流露出内心的孤独与惆怅。“寒山远绕孤城外,废塔空撑古寺中”,诗人通过孤城与废塔的意象,表现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而“天涯迢递增惆怅,无限霜林映冷枫”,则是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透过自然景色,折射出心灵的孤独与思考。
整首诗在意象的描绘上极具层次感,每一句都在传达一种独特的情感,形成了一个和谐而又深邃的冬日画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郡闵凌虚福地通: 诗人站在高处,俯瞰郡城,暗示了对周围环境的关注与思考。
- 四围烟景晓濛濛: 描绘了清晨的雾气,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氛围。
- 寒山远绕孤城外: 远处的寒山环绕着孤独的城,表现出一种孤寂的情感。
- 废塔空撑古寺中: 废弃的塔楼与古老的寺庙,象征着历史的遗留与时间的流逝。
- 水净鸥沙随上下: 清澈的水面与鸥鸟,展现出自然的和谐美。
- 云开雁路各西东: 云层散开,飞雁各自飞向不同的方向,表现出自由与离别。
- 天涯迢递增惆怅: 遥远的天涯增加了诗人的愁苦。
- 无限霜林映冷枫: 霜染的树林映衬着寒冷的枫树,营造出一种冷清的意境。
修辞手法:
- 比喻: 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借物抒情,表达内心情感。
- 对仗: 诗中使用了许多对仗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 描绘自然时,似乎赋予了它们情感,使景物更具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人生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孤独、时间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感悟,呈现出一种淡淡的惆怅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寒山: 寒冷的山,象征孤独与沉寂。
- 废塔: 废弃的塔楼,象征历史的沧桑与遗留。
- 鸥沙: 鸥鸟与沙滩,表现自然的和谐与美好。
- 霜林: 霜染的树林,渲染出冷清的气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李富孙的《冬日晓望》主要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象?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
诗中的“废塔”象征着什么? A) 生命的希望
B) 时间的流逝
C) 自然的美
D) 人际关系 -
“天涯迢递增惆怅”中“天涯”指代的是? A) 大海
B) 遥远的地方
C) 乡愁
D) 未来的梦想
答案: 1-D,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景色,展现诗人的内心世界。
- 杜甫的《春望》:透过自然表达对社会和个人的思考。
诗词对比:
- 李富孙的《冬日晓望》与王维的《鹿柴》: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色反映诗人的情感,但李富孙更多地表达了孤独与惆怅,而王维则更注重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李富孙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选读》
- 《诗词鉴赏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