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杨柳》

时间: 2025-01-19 19:45:20

袅袅城边柳,相思几度攀。

不颦复不语,长望独长叹。

露叶凝愁黛,垂条拂髻鬟。

落花相与恨,不断若连环。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折杨柳
袅袅城边柳,相思几度攀。
不颦复不语,长望独长叹。
露叶凝愁黛,垂条拂髻鬟。
落花相与恨,不断若连环。


白话文翻译

在城边的柳树轻轻摇曳,思念之情让我几次攀折它的枝条。
我既不皱眉也不言语,独自长久地凝望,发出一声长叹。
露水在柳叶上凝聚,愁苦的颜色如黛,柳条轻拂着我的发髻。
落花与我一起相互怨恨,仿佛那恨意就像连环一样不断。


注释

字词注释

  • 袅袅:形容柳枝轻柔摇曳的样子。
  • 相思:思念的情感。
  • 不颦复不语:既不皱眉也不说话,形容内心的忧愁。
  • 长望独长叹:长时间地凝视,发出叹息。
  • 凝愁黛:愁苦的颜色如同黛色。
  • 拂髻鬟:柳条轻轻拂动着发髻。
  • 落花相与恨:落花与我一同感到怨恨。
  • 不断若连环:恨意如同连环一样循环不止。

典故解析
柳树在古代诗词中常被用来象征离别与思念,折柳的行为则有割舍与思念的双重意味。这首诗通过柳树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某个特定人的深切思念和内心的苦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言,明代诗人,生平事迹不多,主要以诗作见长,风格清新,常以自然景物抒发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写于作者思念友人或恋人的时刻,借用柳树的形象来表达内心的情感波动,反映了当时社会中普遍的离别与思念的情怀。


诗歌鉴赏

《折杨柳》全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思念的深切体会。开篇以“袅袅城边柳”引入,柳树象征着柔美和思念,立即勾起读者的情感共鸣。接下来,诗人通过“不颦复不语”表达了内心的苦闷与无奈,显现出一种沉默的忧伤。

“长望独长叹”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孤独的情绪,诗人在无尽的思念中感到无助,似乎与世界隔绝。随后的“露叶凝愁黛”描绘了柳叶上凝聚的露水,愁苦的颜色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沉的忧郁,仿佛自然也在为诗人的情感所感动。

最后两句“落花相与恨,不断若连环”则以落花象征着逝去的美好,恨意如同连环般不断,展示了情感的纠缠和无法解脱的痛苦。这种情感的复杂性和深度,令整首诗在细腻中透出浓烈的情感力量。

整首诗以柳为引,层层递进,既有自然的柔美,又蕴含了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想境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袅袅城边柳:描绘柳树的轻盈,设定了场景。
  2. 相思几度攀:通过攀折的动作,表达思念之情的反复和沉重。
  3. 不颦复不语:强调内心的矛盾与痛苦,既不表现出来。
  4. 长望独长叹:表现孤独的思念,长久的等待让人感到无奈。
  5. 露叶凝愁黛:用“露”和“黛”传达愁苦,增添诗的意境。
  6. 垂条拂髻鬟:柳条轻柔的动作,象征着思念的细腻与缠绵。
  7. 落花相与恨:落花象征失去,表现失落的情感。
  8. 不断若连环:恨意的缠绵,反映出情感的复杂。

修辞手法

  • 比喻:柳树比作思念,体现情感的主题。
  • 拟人:落花与人共同感受恨意,增强情感共鸣。
  • 对仗:诗句间的对称,使得情感表达更为凝练有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思念的深刻描绘,表达了离别的痛苦与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通过自然物象的描绘,传达出一种情感的共鸣和哲理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柔情与思念。
  • :象征清泪与愁苦。
  • :象征美好与失去。

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柳树在古代诗词中常与离别、相思相联系,而露水和花瓣则分别代表着伤感与珍贵的回忆,整体上反映了人们对情感的珍视与对失去的哀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用哪种植物来象征思念?
    A. 桃树
    B. 柳树
    C. 梅花
    D. 竹子

  2. 诗中提到的“不颦复不语”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忧愁
    C. 生气
    D. 幸福

  3. “落花相与恨”的“恨”指代什么?
    A. 爱情
    B. 友情
    C. 失去的美好
    D. 亲情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同样通过自然景象表达内心的情感。
  • 王维的《相思》:描绘思念与孤独的情感。

诗词对比

  • 陈言的《折杨柳》与李白的《月下独酌》:前者通过柳树直接表达思念,后者则通过月亮和酒来寄托情感。两首诗都展现了自然与情感的结合,但表达方式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陈言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分析》
  • 《唐诗宋词元曲精华》

以上是对《折杨柳》的详细解析与赏析,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意境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