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吹角出塞门,前瞻即胡地。
三军尽回首,皆洒望乡泪。
转念关山长,行看风景异。
由来征戍客,各负轻生义。
白话文翻译:
在出塞的门口吹响号角,向前一看便是胡人的土地。三军的士兵都回头望去,眼中不禁涌出思乡的泪水。转念一想,关山绵延,眼前的风景也不同了。征战的士兵们,个个都背负着为国捐躯的责任。
注释:
字词注释:
- 吹角:吹号角,古时用以集合军队或传递信息。
- 出塞:出塞指离开边塞,进入敌人领土。
- 胡地:指胡人所居住的地区,常用于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
- 三军:指整个军队。
- 洒望乡泪:流下思乡的眼泪。
- 征戍客:指在外征战的士兵。
典故解析:
- 塞外:古代边疆的统称,常常是战争与征伐的地方,代表了孤独与思乡的情感。
- 望乡:表达了士兵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反映了战争带来的痛苦和牺牲。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皇甫冉,唐代诗人,以其豪放的诗风和关心国家民生而著称。诗作多涉及战争和边塞的主题,情感真挚,语言精练。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唐代盛世时期,国家虽强盛,但边疆依然有战事,诗人通过描写边塞士兵的心境,反映了战争对士兵精神和情感的影响。
诗歌鉴赏:
《横吹曲辞·出塞》是皇甫冉的经典之作,诗中以出塞的场景作为背景,通过士兵们的情感描写,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士兵的无奈。开篇以“吹角出塞门”引入,号角声响起,便是征战的开始,士兵们面临的是陌生的胡地,心中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接着“三军尽回首,皆洒望乡泪”,描绘了士兵们在战斗前的犹豫,眼泪流淌,思乡的情感令人心痛。第三句“转念关山长,行看风景异”则是从思乡转向对眼前景色的观察,关山的高耸和异乡的风景让士兵们倍感孤独。最后一句“由来征戍客,各负轻生义”,深刻揭示了征战的使命与责任,士兵们虽身处异国他乡,但心中始终牢记着为国捐躯的义务。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深刻反映了战争给士兵带来的内心挣扎和对故乡的深情怀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吹角出塞门:在边塞的门口吹响号角,暗示即将出征。
- 前瞻即胡地:前方就是敌人的土地,显示出征战的紧迫感。
- 三军尽回首:全军都回头望去,情感的共鸣。
- 皆洒望乡泪:流下思乡的眼泪,揭示士兵的思念之情。
- 转念关山长:转念之间,关山绵延,带来孤独感。
- 行看风景异:看着眼前不同的风景,感受异乡的陌生。
- 由来征戍客:历来在外征战的士兵,背负着沉重的责任。
- 各负轻生义:每个士兵都肩负着为国献身的义务。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吹角出塞门”与“前瞻即胡地”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拟人:通过“洒望乡泪”赋予情感,使得情景更为生动。
- 意象:关山、胡地等意象,分别象征着战争的艰辛与思乡之情。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士兵在征战中对故乡的思念与对责任的担当,展现了战争的无情与士兵内心的复杂情感,体现了忠诚与牺牲的主题。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角:象征出征的号角,预示着战争的开始。
- 胡地:象征着陌生和敌对的环境。
- 泪:代表思乡之情,情感的直接体现。
- 关山:象征着阻隔和艰难的旅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吹角出塞门”中的“角”指的是: A. 角落
B. 虫子
C. 号角
D. 角度 -
“三军尽回首”中的“三军”指的是: A. 三个国家
B. 全军
C. 三个军队
D. 三个将领 -
本诗表达的主要情感是: A. 欢庆
B. 思乡
C. 悲伤
D. 愤怒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出塞》 王昌龄
- 《凉州词》 王翰
诗词对比:
- 王昌龄的《出塞》与皇甫冉的《出塞》同样描写了边塞的战争情景,但前者更注重于壮烈,后者则突出了思乡情感的细腻。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皇甫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