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鲁郡刘长史迁弘农长史》
时间: 2025-01-17 10:20:1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鲁郡刘长史迁弘农长史
作者:李白 〔唐代〕
鲁国一杯水,难容横海鳞。
仲尼且不敬,况乃寻常人。
白玉换斗粟,黄金买尺薪。
闭门木叶下,始觉秋非春。
闻君向西迁,地即鼎湖邻。
宝镜匣苍藓,丹经埋素尘。
轩后上天时,攀龙遗小臣。
及此留惠爱,庶几风化淳。
鲁缟如白烟,五缣不成束。
临行赠贫交,一尺重山岳。
相国齐晏子,赠行不及言。
托阴当树李,忘忧当树萱。
他日见张禄,绨袍怀旧恩。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刘长史即将迁移的惋惜与祝福。诗中用鲁国的水难以容纳横海的鱼,来比喻寻常人无法比肩伟人;又用白玉与黄金的对比,反映了人世间的珍贵与平凡。闭门思索,逐渐意识到秋天的到来是不可避免的。听说刘长史即将向西迁移,恰好与鼎湖相邻,诗人怀念往昔的情感油然而生,感慨万千。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的祝福,希望刘长史在新的环境中能够得以施展才华。
注释
- 鲁国:指古代的鲁国,孔子的故乡。
- 仲尼:孔子的别名,意指伟人。
- 斗粟:衡量谷物的单位,指代粮食。
- 宝镜、丹经:分别指代珍贵的物品与经典的道教书籍,象征着知识与财富。
- 轩后:指门后,象征着门内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号称“诗仙”。他以豪放、奔放的个性和诗风著称,作品多涉及自然、友情和人生哲理。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李白与好友刘长史分别之际,表达了他对朋友的深厚情谊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诗歌鉴赏
李白在《送鲁郡刘长史迁弘农长史》中,以其独特的视角和语言,展现了深厚的情谊与对于人生变迁的感慨。诗的开头以鲁国的水为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人际关系的复杂和深邃。接着,诗人通过对比白玉与黄金,揭示了物质与精神的价值观,体现出他对世俗的淡泊与超然。闭门思索的情境,反映了诗人在变化面前的感慨和不安。
此诗的意象丰富,涵盖了自然、人生、友谊等多重主题。特别是提到的“秋非春”,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诗的最后几句,更是结合了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与对往昔的怀念,体现了李白情感的细腻与深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鲁国一杯水,难容横海鳞:鲁国的水如同一杯水,无法容纳大海中的鱼,表达了个人与伟人之间的差距。
- 仲尼且不敬,况乃寻常人:即便是孔子也未必会被重视,何况是普通人,强调了社会的不公。
- 白玉换斗粟,黄金买尺薪:以珍贵与平常的对比,表达了世事的无常。
- 闭门木叶下,始觉秋非春:在静谧中感受到季节的变化,象征着人生的无常。
- 闻君向西迁,地即鼎湖邻:听闻刘长史迁移的消息,表达对朋友的惦念。
- 宝镜匣苍藓,丹经埋素尘:象征着珍贵与被遗忘的知识,反映了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鲁国一杯水”比喻个人的渺小。
- 对仗:如“白玉换斗粟,黄金买尺薪”,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友人的祝福与怀念,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体现了李白豪放而又细腻的情感。
意象分析
- 鲁国水:象征友情的深厚与渺小。
- 仲尼:代表伟人,暗示人与人之间的差距。
- 秋与春:象征生命的变化与无常。
- 宝镜与丹经:象征珍贵的知识与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李白在诗中用什么比喻表达人与人之间的差距?
- A. 鲁国的水
- B. 黄金
- C. 白玉
-
诗中提到的“仲尼”指的是谁?
- A. 孟子
- B. 老子
- C. 孔子
-
诗人对刘长史的迁移持什么态度?
- A. 高兴
- B. 惋惜
- C. 无所谓
答案:
- A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王之涣
- 《赠友人》白居易
诗词对比: 李白与王之涣的送别诗,前者更倾向于深刻的情感表达,而后者则注重场景的描绘和气氛的渲染。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异曲同工之处,皆传达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李白诗集》
- 《诗经与唐诗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