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难六首感事作 其三》
时间: 2025-01-06 17:13:5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君不见帐前蚊,侵肌啑肉无时停。
君不见襟前虱,饮血膏罔休息。
君子守道甘困穷,小人聚敛恣胸臆。
溪壑之欲浩无涯,狼贪蚕食肥私家。
祸盈孽满罹刑辟,昆冈火延灰玉石。
君不见梁冀籍赀元载诛,黄金满谷成丘墟。
白话文翻译:
你难道没有见到帐篷前的蚊子吗?它们不停地侵扰肌肤,啃咬肉体。
你难道没有见到衣襟上的虱子吗?它们不断地饮吮血液,毫不停歇。
君子坚守道义,甘愿忍受困苦和贫穷;而小人则聚敛财物,肆意妄为。
山谷的欲望浩瀚无边,像狼一样贪婪地蚕食着富裕人家的财富。
灾祸满盈,罪孽深重,最终会遭到惩罚;昆冈的火焰延烧,灰烬覆盖了玉石。
你难道没有见到梁冀因贪污而受到的惩罚,满谷的黄金如今已成废墟。
注释:
字词注释:
- 啑肉:指用嘴啃咬肉。
- 罔休息:表示毫无休止,永不停息。
- 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 小人:指品德低下的人。
- 溪壑:指山谷和沟壑,象征欲望的无尽。
- 贪蚕食:比喻贪婪地攫取他人财富。
- 刑辟:指法律的惩罚。
- 梁冀:汉代权臣,以贪污而闻名。
典故解析:
- 梁冀:汉代权臣,因贪污腐败,最终被诛杀,警示人们贪欲的后果。
- 昆冈火延:指贪婪造成的灾难,象征着道德沦丧的后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胡应麟(约1550—1600),明代著名文学家、诗人,精通音韵、辞章。他的作品多反映对社会时事的关心,关注人性与道德。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时期,诗人通过描绘社会黑暗和人性贪婪,表达对当时社会现象的不满与批判,反映了他的道德观和人生观。
诗歌鉴赏:
这首诗深刻揭示了社会的阴暗面,以蚊虱等小虫比喻社会中的小人,表面微小而实则令人厌恶。开头两句通过生动的形象描绘,引导读者直观感受到小人对君子的侵扰。在后面的诗句中,作者进一步扩展了对社会现象的思考,指出君子与小人的对立,以及小人贪婪对社会的危害。
诗中描绘的溪壑之欲,形象地表达了人类无尽的欲望,犹如狼一样贪婪地攫取他人的财富,这种对比突显了社会的极端不公。接着,诗人引入了历史典故,通过梁冀的贪污遭诛的警示,强调道德沦丧的后果。这种历史与现实的结合增强了诗歌的警示性和现实意义。
整首诗结构严谨,情感真挚,采用了丰富的比喻和夸张手法,展现了作者对社会的深刻思考与强烈的道德感,值得后人反思与借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君不见帐前蚊,侵肌啑肉无时停。:通过蚊子的啃咬,形象地表现出小人对君子的侵扰。
- 君不见襟前虱,饮血膏罔休息。:虱子的无休止吸血,象征小人对君子的不断侵害。
- 君子守道甘困穷,小人聚敛恣胸臆。:对比君子与小人的品德与行为。
- 溪壑之欲浩无涯,狼贪蚕食肥私家。:欲望的无边无际,形象化了贪婪的表现。
- 祸盈孽满罹刑辟,昆冈火延灰玉石。:警示贪欲最终将招致灭顶之灾。
- 君不见梁冀籍赀元载诛,黄金满谷成丘墟。:历史教训,强调贪污腐败的可怕后果。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蚊子、虱子比喻小人,生动形象。
- 对仗:如“君子守道甘困穷,小人聚敛恣胸臆”,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夸张:形容欲望的无边无际,突出贪婪的严重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比描绘了君子与小人的道德差异,揭示了贪欲对个人和社会的危害,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深刻反思,以及对君子坚守道义的赞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蚊、虱:象征小人、卑劣之人,暗示社会中的丑恶现象。
- 君子:代表高尚品德的人,象征道德的坚守。
- 狼:象征贪婪与掠夺,突出欲望的凶狠。
- 梁冀:历史人物,作为贪污腐败的代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该诗主要描绘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 A. 君子的高尚品德
B. 小人的贪婪与欺凌
C. 自然风光 -
“溪壑之欲浩无涯”中的“欲”指的是什么? A. 个人的追求
B. 社会的贪欲
C. 自然的景象 -
诗中提到的“梁冀”是因为什么受到惩罚的? A. 贪污腐败
B. 打击敌人
C. 维护正义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杜甫
-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诗词对比:
- 杜甫《登高》与胡应麟的作品可作比较,均以写景抒情,反映社会现实,传达对人性与道德的思考。杜甫在忧国忧民的情感中,表现了诗人对社会责任的担当,胡应麟则通过更为直接的描绘与警示,提醒人们警惕贪欲的后果。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文学史》
- 《唐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