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荷叶杯
题丁观加先生《太湖月色》
作者: 伯昏子 〔当代〕
载酒烟涛如雪,清绝。
欲回舟,一声长啸月中笛,无迹,发莲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在太湖的夜晚,作者携酒而行,眼前的烟波如同白雪般洁白,清幽绝美。正当想要划舟返回时,忽然听到一声长啸,仿佛是月光下的笛音,那声音无处不在,似乎在吟唱着莲花的歌谣。
注释:
- 载酒: 背着酒,携带酒。
- 烟涛如雪: 描写湖面烟雾弥漫,波涛起伏,像雪一样洁白。
- 清绝: 清幽绝美,形容景色非常美好。
- 回舟: 返回船上,准备离开。
- 长啸: 高亢的叫声,通常用于表达情感。
- 月中笛: 月光中传来的笛声,带有一种清幽的意境。
- 无迹: 没有明显的踪迹,形容声音的虚幻飘渺。
- 莲讴: 莲花的歌谣,象征着清雅和高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伯昏子是一位当代诗人,他的作品多以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为主题,语言清新,富有韵律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一个清朗的夜晚,诗人或是在游玩太湖之际,感受到湖面的宁静与美丽,借此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荷叶杯》以其清新脱俗的意象传达了诗人在太湖月夜的独特感受。开篇“载酒烟涛如雪,清绝”,将读者带入一个如梦似幻的境界,湖面烟波弥漫,犹如皑皑白雪,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美感。接着,诗人表达了想要回舟的愿望,但却被一声“长啸”唤住,这声音穿透夜空,仿佛是月光下的笛音,既真实又虚幻,充满了诗意。
这首诗不仅有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还带有一种深沉的情感,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内心世界的探索。诗中的“无迹”二字,传达了声音的飘渺,无形中增强了诗的意境,使人感受到一种孤独而又宁静的氛围,而“发莲讴”则将这种孤独与清雅结合,象征着诗人内心的高洁追求。
总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感悟和内心情感的流露,使人读后不仅能感受到太湖的美丽,更能体会到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载酒烟涛如雪”:描绘了一个人携带酒,身处烟雾弥漫的湖面,仿佛置身于雪的世界。
- “清绝”:强调湖面景色的清美与孤寂。
- “欲回舟”:表达了诗人想要返回的心情。
- “一声长啸月中笛”:在宁静的夜晚,突兀的笛声打破了寂静,增添了神秘感。
- “无迹,发莲讴”:声音无形无影,却如莲花般优雅动人,寓意深远。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湖面比作雪,增强了景色的冰冷与清幽。
- 拟人:笛声被赋予情感,仿佛有生命般回荡在夜空。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太湖夜色与心灵的碰撞,表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对生活的思考,以及在宁静中对人生命运的独立思索。
意象分析:
- 烟涛: 象征着变化与无常,描绘了湖面的动态美。
- 雪: 代表着纯洁与宁静,映衬出诗人内心的渴望。
- 月亮: 象征着理想与梦想,诗人在月光下感受到的孤独与美好。
- 笛声: 代表着情感的流动与表达,带有神秘的力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载酒烟涛如雪”的意思是: A. 湖面烟波如雪
B. 酒的清香
C. 诗人的孤独 -
“长啸月中笛”中“月中”指的是什么? A. 太阳
B. 月亮
C. 星星 -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什么的思考? A. 对历史的追溯
B. 对自然的热爱和人生的感悟
C. 对人际关系的看法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津》
-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夜泊牛津》相比较,两首诗都展现了夜晚的美景,但伯昏子的诗更注重内心的情感流露,而李白则是更具豪情壮志,诗风有着明显的不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现代诗词创作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