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荷叶杯 雁二首 其一
作者: 屈大均 〔明代〕
又见边鸿飞至。归未。嘹呖一声秋。衔书不忍过高楼。愁么愁。愁么愁。
白话文翻译:
又见到大雁从边疆飞来,是否已经归去?发出一声嘹亮的叫声,似乎在告别秋天。它衔着书信,不忍心飞过高楼。愁啊,愁啊,愁啊。
注释:
字词注释:
- 边鸿:指从边疆飞来的大雁。
- 嘹呖:形容雁叫声清脆响亮。
- 衔书:嘴里叼着书信,象征传递情感或消息。
- 高楼:指高耸的建筑,可能象征繁华或人世的喧嚣。
- 愁么愁:反复的“愁”字,表现诗人心中的忧愁情感。
典故解析:
古代诗词中常用雁作为思乡和离别的象征,雁南飞的季节常与秋天联系在一起,代表着离别与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屈大均,明代诗人,字子英,号岑楼,生于浙江。屈大均在诗词创作上有着丰富的成就,尤以咏物抒情见长,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刻的情感表达。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明代,那个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诗人往往通过自然景象寄托个人情感与社会思考。大雁的归来激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与离愁。
诗歌鉴赏:
《荷叶杯 雁二首 其一》以大雁为引子,勾勒出一幅秋天的画面,诗人通过描写雁的归来,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的开头“又见边鸿飞至”,不仅描写了自然景象,更引发了诗人的情感波动。接下来的“归未”则是对雁归的疑问,仿佛在追问自己所处的现实与过往的归属感。
“嘹呖一声秋”将季节的变换与大雁的叫声结合在一起,声声入耳,仿佛秋天的气息扑面而来。接着的“衔书不忍过高楼”,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传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无奈与纠结。高楼象征着繁华与冷漠,雁的过往不仅是自然的飞翔,也是心灵的游荡。
最后的“愁么愁”,反复的提问,带有一种无尽的哀愁,似乎在问自己,生活中的愁苦究竟来自何处。这种情感的深邃和复杂,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层次感,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又见边鸿飞至:引入大雁,象征季节的变化,也预示着离别。
- 归未:对雁的归途产生疑问,表现出诗人内心的期盼。
- 嘹呖一声秋:声音清脆,给人一种秋天的凉意,暗示着时间的流逝。
- 衔书不忍过高楼:大雁带着书信,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和对人世繁华的无奈。
- 愁么愁。愁么愁:反复的“愁”字,加强了诗人的愁苦情绪,形成一种情感的共鸣。
修辞手法:
- 拟人:将大雁赋予了情感,衔书的动作让它更具人性化。
- 对仗:句式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排比:重复“愁”字,形成强烈的情感冲击。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大雁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离别、思乡的深切感受,反映了对时间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边鸿:象征远方与归属。
- 秋:象征生命的轮回与衰败。
- 高楼:象征繁华与冷漠,反映人情的复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边鸿”指的是什么? A. 山上的鸟
B. 从边疆飞来的大雁
C. 河里的鱼
D. 天上的星星 -
诗人通过什么象征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A. 花
B. 大雁
C. 风
D. 雪 -
“愁么愁”反复出现,这种表现手法叫做? A. 比喻
B. 排比
C. 拟人
D. 对仗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夜泊牛津》 崔颢
诗词对比: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表达了思乡之情,但更多地聚焦于个人的内心感受,而屈大均的《荷叶杯》则通过自然与生命的轮回展现了更广泛的社会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词选》
- 《屈大均评传》
- 《古代诗词鉴赏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