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遇诗三十八首 其十九》

时间: 2024-09-19 21:23:24

圣人不利己,忧济在元元。

黄屋非尧意,瑶台安可论。

吾闻西方化,清净道弥敦。

奈何穷金玉,雕刻以为尊。

云构山林尽,瑶图珠翠烦。

鬼工尚未可,人力安能存。

夸愚适增累,矜智道逾昏。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圣人不利己,忧济在元元。黄屋非尧意,瑶台安可论。吾闻西方化,清净道弥敦。奈何穷金玉,雕刻以为尊。云构山林尽,瑶图珠翠烦。鬼工尚未可,人力安能存。夸愚适增累,矜智道逾昏。

白话文翻译:

圣人不谋求自己的利益,而是关心百姓的安危。黄屋(指帝王的宫殿)并非尧帝的志向,瑶台(神仙的居所)又何足以谈论呢?我听说西方的文化,清净的道理越来越深厚。然而,为什么穷人却以金玉为尊,沉迷于雕刻的奢华?云彩构成的山林已经消失,瑶图与珠翠的繁杂令人厌烦。即使鬼神的工艺尚且无法维持,人力又怎么能长久存活呢?夸耀愚蠢反而增加负担,自以为聪明反而使道路更加昏暗。

注释:

  • 圣人:指有德行的君子或贤人。
  • 忧济:忧虑与救助。
  • 黄屋:指帝王的宫殿,象征权力。
  • :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圣君,象征仁德的统治者。
  • 瑶台:传说中的仙境,象征理想的境地。
  • 西方化:指外来文化的影响。
  • 鬼工:指神灵或工匠的技艺。
  • 夸愚:自夸愚蠢。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子昂(661-702),唐代诗人,著名的"初唐四杰"之一,以其雄浑的诗风和深厚的思想内涵著称。他的诗多抒发个人情怀及对社会的关怀。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社会动荡,士人对国家的前途感到深切忧虑;陈子昂在诗中表达了对权力与财富的批判,反映了他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诗歌鉴赏:

陈子昂的《感遇诗三十八首》其十九,展示了他对当时社会现状的深刻反思。全诗通过对“圣人”的定义,揭示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诗中批判了追求名利的社会风气,尤其是对物质享受的沉迷,表现了对精神追求的向往。在描写西方文化的同时,也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反思,暗示着文化的交流与变迁。诗的后半部分,使用了大量的意象来描绘繁华背后的空虚,体现了自然与人造物的对比,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整体而言,诗作在形式上运用了对仗和排比,音韵和谐,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圣人不利己,忧济在元元。”:圣人不为自己谋利,而是忧心于百姓的安危。
  2. “黄屋非尧意,瑶台安可论。”:权力的象征并非尧帝的理想,理想的境地又何足以谈论。
  3. “吾闻西方化,清净道弥敦。”:我听说西方文化日益深入,清净的道理愈加显现。
  4. “奈何穷金玉,雕刻以为尊。”:然而,穷人却以金玉为尊,沉迷于雕刻的奢华。
  5. “云构山林尽,瑶图珠翠烦。”:云彩构成的山林已无,繁华的瑶图与珠翠让人厌倦。
  6. “鬼工尚未可,人力安能存。”:即使鬼神的工艺也无法维持,人力又怎能持久。
  7. “夸愚适增累,矜智道逾昏。”:自夸愚蠢只会增加负担,自以为聪明反而让道理更加混乱。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夸愚适增累,矜智道逾昏”,形成鲜明的对比。
  • 比喻:将社会现象比作自然现象,增强表达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贪婪与浮华的批判,表达了对追求真理、理想生活的向往,警示人们要警惕物质欲望的束缚。

意象分析:

  • 黄屋:象征权力与政治。
  • 瑶台:象征理想与追求的精神境地。
  • 金玉:象征物质财富。
  • 云构山林:象征自然的美好与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圣人”是指谁? a) 只为自己谋利的人
    b) 关心他人安危的贤人
    c) 追求名利的人
    答案:b

  2. “夸愚适增累”意思是? a) 自夸聪明
    b) 自夸愚蠢只会增加负担
    c) 自夸富有
    答案:b

  3. 诗中批判了什么现象? a) 自然的和谐
    b) 追求名利和物质享受
    c) 文化的交流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陈子昂与李白的作品都反映出对理想主义的追求,但李白更倾向于个人的放纵与洒脱,而陈子昂则更为关注社会的现实与人心的向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研究》
  • 《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