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山社会次俞是堂韵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1-04 07:04:5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微官晚岁只虚名,
旧学清时足隽声。
偶向月中聊桂籍,
欲从天汉拂尘缨。
菲葑下采知同味,
桑梓难忘自有情。
白首郎瞻黑头相,
可能冷落断金盟。
白话文翻译:
微薄的官职到老年也只是个虚名,
旧时的学问清雅时光中足以留名声。
偶尔在月下随意吟咏桂花,
想借天河的星光拂去尘世的缠缨。
在细小的水草中采摘,知晓同样的滋味,
对故乡的情感难以忘怀自然有深情。
白发的老者望着黑发的年轻人,
是否可能冷落那断绝的金石盟约。
注释:
- 微官:指官职微薄。
- 虚名:空有名声,没有实质。
- 旧学:旧时的学问。
- 清时:指清雅的时代或时期。
- 桂籍:桂花的诗篇或名声。
- 天汉:指银河。
- 拂尘缨:意为拂去尘世的繁杂。
- 菲葑:细小的水草。
- 桑梓:故乡的代称。
- 白首:白发之人,指年长者。
- 黑头:年轻的人的黑发。
- 冷落:被忽视或怠慢。
- 断金盟:指坚固的友谊或誓言。
典故解析:
“天汉”在古代文学中常用来指代银河,象征遥远和纯洁。在诗中提到的“金盟”则源于古代关于友谊的承诺,金石为盟意指坚固的誓言,强调了作者对友谊的珍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强仕,明代诗人,生活在明朝中后期。他的诗风多以清雅、婉约著称,常表现出对故乡、友谊和人生的深刻反思。
创作背景:此诗产生于诗人晚年,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感悟与回忆,尤其是在官场经历多变后,对名声、友情以及故乡的深切思索。
诗歌鉴赏:
这首诗充分展现了作者的内心世界和对人生的哲学思考。首先,诗人以微官的身份自谦,表明自己并不追求显赫的地位,而是珍视那些清雅的学问与声誉。接着,诗人通过“偶向月中聊桂籍”的描写,展现了他在月下抒怀的闲适情景。这不仅表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也反映了他对往昔的怀念与对美好时光的向往。
在后半部分,诗人通过对“桑梓”的描写,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情和对亲情的眷恋。他清楚地知道,无论身处何地,故乡的情感始终难以割舍。最后,诗人通过对“白首”和“黑头”的对比,感叹人们在时间的流逝中可能会冷落曾经的誓言和友谊。这一切都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对人生、友情、故乡的深刻思考,情感真挚而细腻,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微官晚岁只虚名:微薄的官职在晚年只是一种虚名,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的无奈与冷漠。
- 旧学清时足隽声:旧时学问在清雅的时期中足以留存名声,表明对传统文化的珍视。
- 偶向月中聊桂籍:偶尔在月光下随意吟咏桂花,表现出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
- 欲从天汉拂尘缨:想借银河的神圣光辉拂去尘世的繁杂,体现了作者对超脱世俗的向往。
- 菲葑下采知同味:在细小的水草中采摘,表明对生活细节的关注与欣赏。
- 桑梓难忘自有情:对故乡的情感难以忘怀,强调了根植于心的乡愁。
- 白首郎瞻黑头相:白发的老者望着年轻的黑发,体现了代际之间的关系与流逝的时间。
- 可能冷落断金盟:是否可能冷落那坚固的友谊,表达了对友情的深思与忧虑。
-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白首郎瞻黑头相”,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如“天汉拂尘缨”,将银河比作能够拂去尘世烦扰的神秘力量。
- 情感表达:通过细腻的描写与对比,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与人生哲思。
-
主题思想:
-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人生的深刻反思,表现了诗人对名声、友情、故乡的珍视与思考,传达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意象分析:
- 月亮:象征孤独与思念,代表诗人在月下抒怀的情景。
- 桂花:象征高洁与优雅,体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
- 桑梓:故乡的象征,代表诗人对根源的眷恋与情感。
- 银河:象征遥远与神秘,体现了诗人对超脱现实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微官晚岁只虚名,指的是: A. 官职微薄
B. 官职显赫
C. 官职丰富 -
“桂籍”在诗中主要指: A. 桂花的诗歌
B. 桂花的香气
C. 桂花的树木 -
诗中提到的“白首郎”与“黑头相”指的是: A. 年轻人与老年人的对比
B. 兄弟之间的关系
C. 朋友之间的情谊
答案:1-A,2-A,3-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表现对故乡的思念。
- 《登高》王之涣:展现对自然的感悟与人生哲理。
诗词对比:
- 强仕与李白的作品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强仕的情感更为细腻,而李白则更多表现出豪放与壮志。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强仕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诗词精华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