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穆陵关
作者: 毕海珖 〔清代〕
贳酒旗亭怆旅颜,
萧萧人过穆陵关。
沙明不辨东西路,
雨霁才分远近山。
红叶有声秋渐老,
白云无恙客应还。
常将几点离人泪,
洒向西风落照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人在穆陵关的感受。诗人借酒浇愁,脸上流露出忧伤,看到萧瑟的人们经过穆陵关。沙地上阳光明媚,却难以分辨东南西北的道路,雨后才刚刚能看出远近的山川。红叶在秋风中沙沙作响,仿佛在诉说着秋天的渐渐老去。而白云依旧安然,旅人应该能够回到故乡。诗人常常将离人的泪水,洒落在西风和夕阳之间。
注释:
- 贳酒:意为借酒,借酒浇愁。
- 怆:悲伤、忧愁的意思。
- 穆陵关:古代关口名,位于今中国境内,象征着旅途的艰辛与离别。
- 沙明:阳光照耀在沙地上。
- 东西路:指东西方向的道路。
- 雨霁:雨过天晴,指天气渐好。
- 白云无恙:白云安然无恙,象征平静的心境。
典故解析:
穆陵关作为古代的关口,往往与离别、旅途联系在一起,承载着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离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毕海珖(约1644-1700),字子铨,号屈庵,清代诗人,寓居于今江苏省。他的诗风清新俊逸,常描绘山水与游子的情怀,作品中透出浓厚的离愁别绪。
创作背景:
《穆陵关》创作于旅途之中,诗人面对孤独与离别,自然引发了对故乡的思念,彰显出古代游子常有的情怀。
诗歌鉴赏:
《穆陵关》以其清新婉约的笔调,描绘了一幅充满离愁的秋日图景。诗的开头,诗人以“贳酒旗亭怆旅颜”引入,表达了因旅途而生的忧伤。这种借酒浇愁的情感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主题,表现了旅人的无奈与孤独。
接着,诗人描绘了过关旅人的场景,随着“萧萧人过穆陵关”的出现,仿佛听到那一阵阵秋风带来的凄凉。此后,诗人用“沙明不辨东西路”来表现对方向的迷茫,抒发了心中对故乡的思念。雨后天晴,才能分辨出远近的山,象征着在离愁中找到一丝慰藉。
而后两句“红叶有声秋渐老,白云无恙客应还”则进一步深化了时间流逝的主题,红叶的沙沙声仿佛在诉说着秋天的渐渐老去,白云的安然无恙则暗示着归乡的希望。最后,诗人以“常将几点离人泪,洒向西风落照间”作结,表达了离人情愫的沉重与无奈,泪水与西风、落日交织,形成了一幅动人的画面。
整首诗情景交融,情感真挚,给人以深刻的共鸣与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贳酒旗亭怆旅颜:借酒在亭子里,愁苦地看着旅人的脸。
- 萧萧人过穆陵关:凄凉的秋风中,人们经过穆陵关。
- 沙明不辨东西路:沙地在阳光下明亮,但却难以分清方向。
- 雨霁才分远近山:雨后天晴,才可以看清远处的山。
- 红叶有声秋渐老:秋天的红叶发出沙沙声,似在诉说岁月流逝。
- 白云无恙客应还:白云依然安然,游子应该能够回归。
- 常将几点离人泪:常常将几滴离人的泪水。
- 洒向西风落照间:洒落在西风和落日之间。
修辞手法:
- 拟人:如“红叶有声”,赋予自然界以人的情感。
- 对仗:如“沙明不辨东西路,雨霁才分远近山”,上下句对照鲜明。
- 象征:红叶象征着秋天与离别,白云象征着安宁与归乡的希望。
主题思想:
作品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了游子在旅途中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离别的感伤,展现了孤独与渴望归乡的交织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酒:象征着忧愁与解愁的手段。
- 红叶:象征着秋天的身影与流逝的时间。
- 白云:象征着平静与归属之地。
- 西风与落照: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离愁的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穆陵关是描写什么的地方?
A) 乡村
B) 关口
C) 山顶 -
“贳酒旗亭怆旅颜”中的“怆”是什么意思?
A) 清新
B) 悲伤
C) 快乐 -
整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欢庆
B) 思乡与离愁
C) 平静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夜忆舍弟》 - 杜甫
- 《黄鹤楼》 - 崔颢
诗词对比:
- 《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思念,但更多的是亲情。
- 《黄鹤楼》:与《穆陵关》一样,都是描写离别与思乡,但其背景更为宏伟。
参考资料:
- 《清代诗歌选》
- 《古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