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次见锄田者感赋》
时间: 2025-01-17 08:42:4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圣道济天下,鲰生讵办此。
聿受孔子戒,遂学孔子仕。
行义齐险夷,受任无远迩。
辙环不到秦,我行万里许。
未晓上征鞍,既昏犹未止。
出都阅旬余,计程乃方始。
愧彼锄田人,一生守桑梓。
中有沮与溺,应笑栖皇子。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理想的追求与对农民的敬意。诗中提到,圣人的教导是为了造福天下,而我这样的普通人又怎能承担如此重任?我曾受到孔子的教诲,于是决心学习他的为官之道。在行义的路上,我无论路途多险都不畏惧。可惜,行至秦地却不得其门而入,漫长的旅途让我不得不继续前行。天色已晚,我仍在路上未曾停息。出城已十余天,算来才刚刚开始旅程。相比之下,我愧疚于那些耕田的农民,他们一生都守护着自己的家园。而我却在迷惘与困扰中,或许应该嘲笑那些志向高远却失去根基的人。
注释
- 圣道:指圣人所传的道理,强调治国平天下的理想。
- 鲰生:指普通人。
- 聿受孔子戒:意为学习孔子的教诲。
- 行义齐险夷:行事应当义行,与险境和顺境并肩。
- 辙环不到秦:比喻旅行的艰难。
- 愧彼锄田人:感到惭愧于那些勤劳的农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沈丙莹,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作展现了对社会理想的关注和对普通劳动者的尊重。
创作背景:这一时期,清代社会动荡,士人多向往仕途,然而现实却常常让他们失望。沈丙莹通过此诗,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诗歌鉴赏
《途次见锄田者感赋》是一首饱含哲理与人文关怀的诗作。诗人通过对旅行的描绘,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诗中开篇便以“圣道济天下”引入,显示了对理想社会的追求,紧接着用“鲰生讵办此”自谦,表现出对自身平凡的认知。作者承认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面对险阻与艰难,内心充满挣扎。尤其是对比“愧彼锄田人”,令人在对比中感受到农民的真诚与踏实,与自己追求的浮华形成鲜明对照。整首诗在意象上由宏观的圣道转向微观的耕作,给予读者深思的空间,反映出对社会责任与个人价值的追问。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圣道济天下:强调理想与责任。
- 鲰生讵办此:自谦,表明自我位置。
- 聿受孔子戒:学习古代圣人的教诲。
- 行义齐险夷:行义的决心,不惧艰难。
- 辙环不到秦:旅途的艰辛,形象生动。
- 未晓上征鞍:夜行的辛苦。
- 出都阅旬余:长时间的旅程。
- 愧彼锄田人:对农民的敬意与自责。
- 中有沮与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对比,强调农民的踏实。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强调内心的挣扎与对平凡劳动者的尊重。
意象分析
- 锄田人:象征朴实与勤劳,代表对土地的坚守。
- 圣道:象征理想与责任,强调社会的理想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圣道”指的是什么?
- A. 个人追求
- B. 圣人的教导
- C. 诗人的理想
-
诗人对“锄田人”有何感慨?
- A. 觉得他们无趣
- B. 感到惭愧与敬意
- C. 希望他们改变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之涣《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与沈丙莹的作品都展现了对国家与社会的关怀,但杜甫更多地表现出对国家动荡的忧虑,而沈丙莹则更注重对个人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