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公坛》
时间: 2025-01-01 20:15:1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毛公坛 高启 〔明代〕 欲观汉坛符,东上缥缈峰。葛花坠寒露,夕饮清心胸。月出太湖水,鹤鸣空涧松。真境久寂寥,苍苔遁灵踪。尝闻绿毛叟,变化犹神龙。世人岂得见,偶许樵夫逢。攀阴力易疲,探玄志难从。归出白云外,空闻仙观钟。
白话文翻译:
我想观赏汉代的坛符,向东攀登那缥缈的山峰。葛藤花上滴落着寒冷的露水,傍晚饮用这清新的露水,使心胸清爽。月亮从太湖上升起,鹤在空谷的松树间鸣叫。真正的仙境长久以来寂静寥落,苍苔上隐藏着灵异的踪迹。曾经听说有绿毛的老者,他的变化如同神龙一般。世人怎能见到他,偶尔只允许樵夫遇见。攀登山阴的力量容易疲惫,探索玄奥的志向难以跟随。归来时走出白云之外,只听见仙观的钟声。
注释:
字词注释:
- 缥缈峰:形容山峰高远,若隐若现。
- 葛花:葛藤的花。
- 清心胸:使心境清爽。
- 真境:指仙境。
- 苍苔:青苔,常生长在阴湿的地方。
- 绿毛叟:传说中的仙人,有绿色的毛发。
- 神龙:传说中的神兽,能变化无穷。
- 攀阴:攀登山阴,指在山的背阴面攀登。
- 探玄:探索深奥的道理或境界。
典故解析:
- 绿毛叟:古代传说中的仙人形象,常与道教的神仙传说相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启(1336-1374),字季迪,号青丘子,明代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并称“吴中四杰”。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多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仙境的向往和对道教神秘文化的探索。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仙人传说的引用,表达了诗人对超脱尘世的渴望和对神秘世界的探索。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对仙境的向往和对道教神秘文化的探索。诗中“缥缈峰”、“葛花坠寒露”、“月出太湖水”等意象,营造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通过对“绿毛叟”这一传说中的仙人形象的引用,诗人表达了对神秘世界的探索和对超脱尘世的渴望。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神秘文化的热爱和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欲观汉坛符,东上缥缈峰。”:诗人表达了对汉代坛符的向往,决定向东攀登那高远若隐若现的山峰。
- “葛花坠寒露,夕饮清心胸。”:葛藤花上滴落着寒冷的露水,傍晚饮用这清新的露水,使心胸清爽。
- “月出太湖水,鹤鸣空涧松。”:月亮从太湖上升起,鹤在空谷的松树间鸣叫,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
- “真境久寂寥,苍苔遁灵踪。”:真正的仙境长久以来寂静寥落,苍苔上隐藏着灵异的踪迹。
- “尝闻绿毛叟,变化犹神龙。”:曾经听说有绿毛的老者,他的变化如同神龙一般。
- “世人岂得见,偶许樵夫逢。”:世人怎能见到他,偶尔只允许樵夫遇见。
- “攀阴力易疲,探玄志难从。”:攀登山阴的力量容易疲惫,探索玄奥的志向难以跟随。
- “归出白云外,空闻仙观钟。”:归来时走出白云之外,只听见仙观的钟声。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缥缈峰”比喻山峰高远,若隐若现。
- 拟人:如“葛花坠寒露”中的“坠”字赋予了葛花以人的动作。
- 对仗:如“月出太湖水,鹤鸣空涧松”中的“月出”与“鹤鸣”形成对仗。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仙境的向往和对道教神秘文化的探索。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仙人传说的引用,表达了对超脱尘世的渴望和对神秘世界的探索。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缥缈峰:高远若隐若现的山峰,象征着仙境的神秘和不可及。
- 葛花坠寒露:葛藤花上滴落着寒冷的露水,象征着清新和纯净。
- 月出太湖水:月亮从太湖上升起,象征着宁静和神秘。
- 鹤鸣空涧松:鹤在空谷的松树间鸣叫,象征着仙境的宁静和神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绿毛叟”是指什么? A. 传说中的仙人 B. 山中的老者 C. 湖中的水怪 D. 天上的神仙
-
诗人为何要“东上缥缈峰”? A. 观赏汉坛符 B. 寻找绿毛叟 C. 欣赏太湖月色 D. 听仙观钟声
-
诗中的“真境”指的是什么? A. 人间仙境 B. 道教圣地 C. 自然风光 D. 神秘世界
答案: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描绘了对仙境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 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高启《毛公坛》与李白《庐山谣》:两者都表达了对仙境的向往,但高启的诗更注重对神秘文化的探索,而李白的诗则更注重对自然的热爱。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诗别裁集》:收录了高启的诗歌,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文学史》:可以了解明代诗歌的发展背景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