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促织。促织。声近银床转急。熏残百合衣香。消尽兰膏夜长。长夜。长夜。露冷芙蓉花谢。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内容是:蟋蟀的鸣叫声,在银色的床旁显得愈发急促。熏香的百合花香气已然消散,兰花膏的香气也在漫漫长夜中消逝。漫长的夜晚,漫长的夜晚,露水寒冷,芙蓉花也已经凋谢。
注释:
- 促织:蟋蟀,古时人们常以其鸣声作诗。
- 银床:指床的颜色或材质,代表了安静的环境。
- 熏残:熏香的气味渐渐消散。
- 兰膏:兰花的香膏,象征着美好的气息。
- 长夜:漫长的夜晚,表现孤独与寂寞。
- 露冷:清晨的露水寒冷,寓意着凋零与失落。
- 芙蓉:荷花,象征着美丽,但在此却暗示了凋谢。
典故解析:
该诗没有直接引用具体的典故,但“促织”作为古代文人常用的意象,代表了夜晚的幽静与孤独,而“芙蓉花谢”则常用来表现生命的无常与美好事物的易逝。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杨慎,明代人,字用修,号惭愧,因其诗词才华和文学成就受到当时文人的尊重。他以清丽的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见长,常常在作品中表现对人生的思考。
-
创作背景:这首《转应曲》反映了作者在某个孤寂的夜晚,听到蟋蟀鸣叫,感受到周围环境的孤冷与内心的惆怅。可能是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或是感慨人生的无常。
诗歌鉴赏:
《转应曲 其三》通过简单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了孤独与失落。诗中以“促织”的鸣叫引入,蟋蟀的声音代表了夜的静谧和孤独,给人以心灵的共鸣。接着,作者描绘了夜晚的环境,百合的香气和兰膏的消散暗示着美好事物的无常,令人倍感惆怅。长夜的重复强调了时间的漫长和孤独的感觉,露水的寒冷与芙蓉花的凋谢则进一步深化了这一情感,揭示了生命的脆弱和美好事物的逝去。整首诗在简短的字句中融入了深厚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二句提到蟋蟀的鸣叫,表现了夜的静谧。
- 第三、四句提及香气的消散,象征美好的事物已逝。
- 最后两句通过长夜的描写与露水的寒冷,强调孤独感和生命的无常。
-
修辞手法:
- 拟人:蟋蟀的鸣叫被赋予了情感,仿佛在诉说着孤独。
- 对仗:如“长夜”与“露冷”,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芙蓉花的凋谢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美好的逝去。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孤独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逝去的惋惜,反映了诗人对于生命无常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促织:象征孤独与暗夜的静谧。
- 百合:代表美好与芬芳,暗含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
- 兰膏:象征着珍贵的气息,却因时间而消逝。
- 芙蓉花:象征着美丽与生命的脆弱,暗示凋谢的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促织”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花
B. 一种虫
C. 一种香料
D. 一种乐器 -
诗中提到的“长夜”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孤独
C. 愤怒
D. 兴奋 -
“露冷芙蓉花谢”中的“露冷”指的是什么? A. 温暖的阳光
B. 清晨的露水
C. 冷风
D. 暖风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 《静夜思》李白
- 《长恨歌》白居易
诗词对比:
- 《夜泊牛渚怀古》:同样是描绘夜晚的孤独,但更多的是对历史的感慨与怀念。
- 《静夜思》:表达的是对故乡的思念,侧重情感的细腻。
参考资料:
- 《明代文学史》
- 《古诗词鉴赏》
- 《杨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