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韩都护还边
作者:卢纶(唐代)
好勇知名早,争雄上将间。
战多春入塞,猎惯夜登山。
阵合龙蛇动,军移草木闲。
今来部曲尽,白首过萧关。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韩都护的送别之情。诗人在开头称赞韩都护勇敢而声名显赫,常与其他将领争雄。接着描述了他经历了多次战斗,春天时在边塞作战,夜晚则习惯于登山狩猎。随着阵容的变化,龙蛇般的军队迅速移动,草木似乎也因之而显得闲散。如今他带着部队归来,却发现部队已尽,自己也已经年老,白发苍苍地经过萧关。
注释:
字词注释:
- 好勇:指喜爱勇武。
- 知名:指声名在外。
- 争雄:指与他人争夺英勇的地位。
- 上将:指高级将领。
- 春入塞:春季时进入边塞。
- 猎惯:指习惯于打猎。
- 夜登山:夜间爬山。
- 阵合:指军队的阵形。
- 龙蛇动:比喻军队的灵活变动。
- 白首:白发,指年老。
- 萧关:指边塞的关口,表示归途。
典故解析:
- 萧关:在古代是防守边关的重要关口,常作为诗人送别、归来的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卢纶,唐代诗人,字希夷,号青原,出生于今陕西。卢纶以其五言诗和古风著称,作品多描绘边塞生活和战争场景,情感真挚,风格清新。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唐朝,正值国家安定,边疆防守尤为重要。诗中提到的韩都护是唐代一位著名的将领,诗人以此表达对他的敬仰及送别之情,反映了当时士人对边防将士的关注与敬意。
诗歌鉴赏:
《送韩都护还边》是卢纶的一首颇具历史感和情感深度的送别诗。全诗通过描绘韩都护的勇敢与成就,展现了一位将领的光辉形象及其在军中的风采。开头两句“好勇知名早,争雄上将间”直接赞美了韩都护的勇气与声望,展现出他在军中不可或缺的位置。
诗中接下来描述了韩都护的战斗经历与习惯,表现出他作为边塞官员的生活状态。春天在边塞打仗,夜晚则习惯打猎,这不仅显示了将领的勇敢,也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与多彩。
“阵合龙蛇动,军移草木闲”一句,生动地描绘出军队变阵的情景,龙蛇形象展现了军队的灵活与变化,草木因军队移动而显得静谧,形成鲜明对比,暗示战争带来的冲击与生活的平静。
最后两句“今来部曲尽,白首过萧关”,揭示了韩都护归来的无奈与感慨,虽然他曾经英勇无比,但时光荏苒,白发已生,暗含对人生无常的思考。整首诗情感深厚,既有对将士的敬意,也有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体现了卢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人生哲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好勇知名早:赞美韩都护勇敢,声名远扬。
- 争雄上将间:与其他将领争夺英雄地位。
- 战多春入塞:经历战斗,春天在边塞作战。
- 猎惯夜登山:夜间习惯打猎,说明他的勇敢与习惯。
- 阵合龙蛇动:军队阵形如龙蛇般灵动,形象生动。
- 军移草木闲:军队移动时,草木似乎显得冷清。
- 今来部曲尽:如今归来,部队已无,表现出失落感。
- 白首过萧关:年迈白发,经过萧关,暗示人生的无常。
修辞手法:
- 比喻:“阵合龙蛇动”用龙蛇比喻军队的灵活。
- 对仗:诗中句式工整,具有对称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韩都护的勇猛与归来的无奈,表达了对将士的尊敬与对岁月无情的感慨,传达出一种英雄迟暮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勇气:象征着战斗精神与坚韧不拔。
- 边塞:代表着国家的防线与士人的使命。
- 白发:象征着岁月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 萧关:边塞的关卡,象征着归途与怀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好勇知名早”指的是哪个人物的特征?
A. 韩都护
B. 卢纶
C. 李白
D. 王维 -
“阵合龙蛇动”中的“龙蛇”用来比喻什么?
A. 战马
B. 军队
C. 将领
D. 战斗 -
诗中提到的“白首”指的是什么?
A. 年轻
B. 年老
C. 勇敢
D. 壮丽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 杜甫
- 《从军行》 - 王昌龄
诗词对比:
- 《送韩都护还边》与《从军行》均描绘了边塞生活与将士英勇,但卢纶更侧重于个人情感与时光流逝的感慨,而王昌龄则更注重于描写战争的壮烈与豪情。两者风格各异,体现了不同的时代背景与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卢纶诗集》
以上资料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和欣赏《送韩都护还边》的艺术魅力与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