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将赴京留献令公
沙鹤惊鸣野雨收,大河风物飒然秋。
力微恩重谅难报,不是行人不解愁。
白话文翻译:
将要前往京城,献上我的敬意给令公。
沙洲上的鹤儿惊叫,野外的雨水刚刚停歇;
河流的景色在秋风中变得清新而萧瑟。
我能力微薄,恩情重大,难以报答,
并不是行人不理解我的忧愁。
注释:
- 沙鹤:沙洲上的白鹤,象征宁静和孤独。
- 鸣:鸟叫声,带有惊慌之意。
- 收:停止,雨水刚刚停下。
- 飒然:形容风景清新、萧瑟的样子。
- 力微恩重:力量微薄,恩情重大,表达了对恩人的感激。
- 行人:路上的人,指代他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卢纶,字季兰,唐代诗人,生于公元740年左右,卒年不详。他的诗作多描写自然景观和人生感悟,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卢纶将要前往京城期间,意在表达对恩公的敬意与感激,同时也流露出离别的愁绪。这种情感在古代文人中十分常见,许多诗作便是以这种心境为基础。
诗歌鉴赏:
此诗中,开头两句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现出秋天的清新与静谧,同时也隐喻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惆怅。沙鹤的惊鸣与野雨的停歇,象征着一种突如其来的变故或情感的波动,表现了诗人对即将离别的忧虑。在后两句中,诗人直白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受:尽管对恩公的感激之情无以回报,但他并不希望他人误解自己的愁苦。这种矛盾的情感,既是对恩情的感怀,也是对自身能力的自省。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与内心情感的抒发,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使得诗人内心的忧愁更为深刻。诗中展现出的对人生经历的思考,也使得这首诗超越了单纯的离别情感,给予读者更深的共鸣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沙鹤惊鸣野雨收:描写自然中的沙洲与白鹤,表现出雨停后的宁静与不安。
- 大河风物飒然秋:形容秋天的河流景色,给人清新而略显萧瑟的感觉。
- 力微恩重谅难报:自觉能力不足,难以报答恩公的深厚情谊。
- 不是行人不解愁:强调自己的愁苦并非他人无法理解,而是内心的挣扎与矛盾。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沙鹤”“大河”描绘情感与自然的融合。
- 对仗:前两句与后两句构成工整的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拟人:沙鹤的“惊鸣”给人以情感的共鸣,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自然景色,以及诗人内心的愁苦,表达了对恩公的感激与无能为力的矛盾心情。诗人将离别与感恩结合,形成了深刻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沙鹤:象征孤独与惆怅,白鹤常被视为高洁的象征。
- 野雨:象征突如其来的变化与不安。
- 大河:寓意着人生的波澜与丰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下列哪一句描写了秋天的风景? A. 沙鹤惊鸣野雨收
B. 力微恩重谅难报
C. 大河风物飒然秋
D. 不是行人不解愁 -
诗中提到的“行人”指的是什么? A. 自己
B. 诗人的朋友
C. 路上的人
D. 恩公
答案:
- C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王勃
-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对比: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同样表达离别的情感,但更侧重于对友人的期许与祝福。
- 《静夜思》:则是对故乡的思念,与卢纶此诗的离别愁绪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十九首》
- 《唐诗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