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张调参军侍从归觐荆南因寄长林司空十四曙(得潜字)》

时间: 2025-01-04 11:41:51

玉勒侍行襜,郗超未有髯。

守儒轻猎骑,承诲访沈潜。

云势将峰杂,江声与屿兼。

还当见王粲,应念二毛添。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张调参军侍从归觐荆南因寄长林司空十四曙(得潜字)

玉勒侍行襜,
郗超未有髯。
守儒轻猎骑,
承诲访沈潜。
云势将峰杂,
江声与屿兼。
还当见王粲,
应念二毛添。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张调参军骑马出行,
郗超年轻时尚未有胡须。
守儒者轻视打猎的骑士,
承蒙教诲,去探访沈潜。
云的形势与山峰交错,
江水的声音与小岛相融合。
还会再见到王粲,
想必会增添几分感慨。


注释:

字词注释:

  • 玉勒:玉制的马勒,形容骑马出行的华贵。
  • 侍行襜:侍从出行的车帷。
  • 郗超:古代名士,指年轻的士人。
  • 守儒:指守信的儒生。
  • 轻猎骑:轻视打猎的骑士。
  • 承诲:承蒙教诲。
  • 沈潜:指沈潜,可能是人名。
  • 云势:指云的形势。
  • 王粲:古代著名诗人,代表文人雅士。

典故解析:

  • 王粲:王粲是东汉末年的著名文学家,以诗歌、散文著称。提到他,暗含对文人风范的追慕与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卢纶(约737年-789年),字廷玮,唐代诗人,出身于贫困家庭。卢纶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对人情世故的深刻理解而闻名,作品多涉及边塞、山水、送别等题材。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卢纶与友人张调参军分别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与对未来重聚的期待。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思考与对理想文人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卢纶的《送张调参军侍从归觐荆南因寄长林司空十四曙》是一首典雅而富有情感的送别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和鲜活的意象,展现了诗人与友人别离时的复杂心情。开头两句“玉勒侍行襜,郗超未有髯”,以玉勒的华贵和郗超的年轻无胡须,暗示了两者之间的对比,表现出诗人对友人的欣赏与关切。接下来的“守儒轻猎骑”,则表现出对当时社会风气的反思,诗人显然更推崇文人的风度,认为儒生的品德更为重要。

“云势将峰杂,江声与屿兼”,这两句则描绘出自然景观,与诗人内心的情感相呼应。云与峰的交错,江与屿的声音交融,似乎在暗示着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对理想境界的向往。最后两句“还当见王粲,应念二毛添”则点明了诗人的期待与思念之情,表达了对未来重聚的渴望,同时也流露出对文学与友谊的珍视。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丰富,情感深厚,体现了唐诗的艺术魅力和卢纶个人独特的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玉勒侍行襜:描写张调参军的出行,体现出他的身份和地位。
  • 郗超未有髯:通过对郗超的描述,表现出对年轻人的期望。
  • 守儒轻猎骑:表达对守儒者的尊重,以及对猎骑的轻视。
  • 承诲访沈潜:承蒙教诲,去探访有才华的人,体现出对知识的渴求。
  • 云势将峰杂:形象描绘自然景色,展现出诗人对环境的敏感。
  • 江声与屿兼:自然与人文的结合,形成和谐的画面。
  • 还当见王粲:提及王粲,表明对文化的向往与传承。
  • 应念二毛添:强调了对友人的思念和未来重聚的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玉勒”和“郗超”的对比,表现出不同的社会价值观。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子,增强了诗的美感。
  • 意象:云、峰、江、屿等意象交织,形成生动的自然画面。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主要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对理想文人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未来重聚的期待,反映了诗人对社会风气的思考与对文学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玉勒:象征身份与地位,代表了诗人对骑士生活的向往。
  • 云、峰:自然的象征,表现出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 江声、屿:象征着生命的声音与安静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玉勒侍行襜”中的“玉勒”指什么?

    • A. 马
    • B. 人
    • C. 车帷
  2. “云势将峰杂”意指什么?

    • A. 天空的变化
    • B. 山的高低起伏
    • C. 自然的和谐
  3. 整首诗的主题主要是?

    • A. 对友人的祝福与思念
    • B. 对国家的忧虑
    • C. 对自然的赞美

答案:

  1. A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李白《赠汪伦》

诗词对比: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同样是送别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但更侧重于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与人生哲理的思考。两者虽然都涉及送别,但在情感表达和意象运用上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