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城》
时间: 2025-01-04 08:48:3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台城
作者: 罗隐 〔唐代〕
晚云阴映下空城,
六代累累夕照明。
玉井已干龙不起,
金瓯虽破虎曾争。
亦知霸世才难得,
却是蒙尘事最平。
深谷作陵山作海,
茂弘流辈莫伤情。
白话文翻译:
晚上的云彩笼罩着空寂的城池,
六代王朝的辉煌在夕阳下显得明亮。
玉井里的水早已枯竭,龙也不再飞起,
金瓯虽然破损,虎也曾经争斗。
我知道要霸占天下的人才难得,
可如今在尘世中,平凡的事情倒是最常见。
深谷可以成为陵墓,山也可以变成大海,
茂弘的后代们不必伤感情绪。
注释:
- 晚云:傍晚的云彩。
- 阴映:阴影映照。
- 空城:空荡的城池,指无主的城。
- 六代:指历史上六个朝代的王权。
- 玉井:指一个传说中的神泉,象征美好事物。
- 龙不起:比喻失去生气。
- 金瓯:象征国家的完整,破损则寓意国家的衰落。
- 蒙尘:形容被世俗所淹没。
- 深谷作陵:深谷可以变成墓地,象征着孤寂与死亡。
典故解析:
- 六代:指中国历史上的多个朝代,反映了历史的变迁和兴衰。
- 玉井与金瓯:都象征着美好与繁荣的事物,而其破损则暗示了衰败。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罗隐,字允升,唐代诗人,以诗词和散文闻名。其作品常表现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个人情感的抒发。
-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写于诗人游历某个历史遗址时,感慨于历史的兴亡和个人的渺小,反映了对权力和历史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台城》是一首富有历史感和哲理性的诗,诗中通过对空城的描绘,展现了历史的沧桑与王朝的兴衰。开篇的“晚云阴映下空城”,营造出一种凄凉而又深邃的氛围,给人一种时间流逝的无奈感。诗中提到的“六代累累夕照明”,不仅描绘了夕阳下的美景,更隐喻着历史的厚重与辉煌。
接着,诗人用“玉井已干龙不起,金瓯虽破虎曾争”来表达对美好事物逝去的惋惜,龙与虎的意象交替,象征着权势和力量的消逝。然后,诗人反思道“亦知霸世才难得,却是蒙尘事最平”,这句揭示了权力的稀缺与平凡生活的常态,体现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最后两句“深谷作陵山作海,茂弘流辈莫伤情”则进一步引导读者思考生与死、兴与衰的哲理,强调在历史长河中,个人情感的渺小与无奈。整首诗在情感上从沉重转向淡然,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与人生的独特见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晚云阴映下空城:描绘傍晚的天空与空寂的城池,营造出孤独感。
- 六代累累夕照明:历史的辉煌在夕阳下闪烁,暗示了历史的悠久。
- 玉井已干龙不起:象征繁荣的事物已经不复存在。
- 金瓯虽破虎曾争:即使国家衰落,曾经的争斗仍在历史中留下痕迹。
- 亦知霸世才难得:感叹能够统治天下的人才是多么稀有。
- 却是蒙尘事最平:平凡的事情在历史长河中显得普遍而无趣。
- 深谷作陵山作海:深谷可以成为墓地,象征人生的终结。
- 茂弘流辈莫伤情:对后代的劝诫,劝他们不要为历史的兴衰而感伤。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玉井已干龙不起,金瓯虽破虎曾争”,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深谷”比喻为“陵”,暗示历史的沉重。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反思,表达了人对权力、繁荣的渴望与对人生无常的无奈,体现了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个人情感的隐约。
意象分析:
- 晚云:象征时间的流逝与苍凉。
- 空城:象征历史的孤独与衰败。
- 龙、虎:分别象征权力与勇气,暗示历史的争斗。
- 深谷、陵:象征死亡与终结,反映人生的脆弱。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六代”指的是哪个概念?
- A. 六个国家
- B. 六个朝代
- C. 六个民族
- “玉井已干”说明了什么?
- A. 繁荣的未来
- B. 繁华的逝去
- C. 自然的变化
- 诗歌的情感基调是?
- A. 快乐
- B. 悲伤
- C. 淡然
- 诗中提到的“六代”指的是哪个概念?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杜甫的《春望》
-
诗词对比:
- 罗隐的《台城》与李白的《将进酒》,前者更注重历史的反思,后者则表现了豪情壮志,两者都反映了对历史与人生的感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