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台》

时间: 2025-01-04 11:53:29

让高泰伯开基日,贤见延陵复命时。

未会子孙因底事,解崇台榭为西施。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姑苏台
作者:罗隐 〔唐代〕
让高泰伯开基日,
贤见延陵复命时。
未会子孙因底事,
解崇台榭为西施。

白话文翻译:

本诗描述了历史的变迁和人们的追忆。开基日是指高泰伯建立吴国的日子,贤见延陵则指贤良的见义之士再度归来。诗人感叹后人未能理解历史的意义,崇台榭这里成为了美人西施的象征,暗示着历史的繁华与沧桑。

注释:

  • 高泰伯:即高骈,春秋时期吴国的开国功臣。
  • 贤见延陵:指贤良之士的再度出现,延陵是指春秋时期的一个地方,寓意有德之人归来。
  • 崇台榭:崇高的台榭,象征着过去的辉煌。
  • 西施: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象征着美丽与爱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罗隐,字季常,号紫微,唐代诗人,以五言诗而著称,擅长写景抒情,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人生哲理。其诗风清新自然,常蕴含深刻的哲思。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唐代,时代背景下,历史和文化的积淀让诗人感慨万千,试图通过历史人物和事件,表达对后世的思考与警醒。

诗歌鉴赏:

《姑苏台》是罗隐的一首具有深刻历史感和人文关怀的诗。诗中通过高泰伯的开基和贤见延陵的历史意象,传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与追思。开头两句“让高泰伯开基日,贤见延陵复命时”引入了历史背景,显露出诗人对历史兴亡的敏感与思考,表现了对先贤的敬重与怀念。而后两句“未会子孙因底事,解崇台榭为西施”则是对现代人对历史理解的反思,指出后人未能充分理解前人的伟业与悲欢。西施的意象,既代表了历史的美丽,也暗含了历史的悲剧与复杂。整首诗在叙述中融入了对历史的哲学思考,让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感受到历史的厚重。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二句:提到高泰伯的开基和贤良之士的归来,体现出历史的荣耀与崇高。
    • 第三、四句:表达了对后人缺乏历史意识的感慨,西施的出现则是对美好事物的怀念。
  • 修辞手法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前后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 象征:西施不仅是美的象征,也是历史沧桑的象征,映射出人们对美好与历史的复杂感情。
  •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历史的回顾与反思,探讨了人类对历史的理解与记忆,强调了历史与现实的紧密联系。

意象分析:

  • 高泰伯:象征着开创与荣耀。
  • 贤见延陵:象征着道德与理想。
  • 崇台榭:象征着历史的辉煌与遗憾。
  • 西施:象征着美丽与历史的复杂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高泰伯是哪个国家的开国功臣?

    • A. 齐国
    • B. 吴国
    • C. 楚国
    • D. 晋国
  2. 诗中提到的贤见延陵指的是?

    • A. 美人
    • B. 值得尊敬的人
    • C. 战士
    • D. 诗人
  3. 西施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英勇
    • B. 智慧
    • C. 美丽与历史的复杂
    • D. 富贵

答案:1-B,2-B,3-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 罗隐与杜甫的作品均反映了对历史的思考,但杜甫更侧重于国家兴亡的悲剧,而罗隐则更关注个人对历史的感悟与反思。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研究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