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於驿楼东望有感》
时间: 2025-01-19 21:49:1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商於驿楼东望有感
作者: 罗隐 〔唐代〕
山川去接汉江东,曾伴隋侯醉此中。
歌绕夜梁珠宛转,舞娇春席雪朦胧。
棠遗善政阴犹在,薤送哀声事已空。
惆怅知音竟难得,两行清泪白杨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商於驿楼东望汉江的情境,感慨万千。诗中提到,山水相连,汉江流向东边,曾经与隋代的侯王一起沉醉于此地。夜晚的歌声环绕着夜梁,珠帘轻摇,舞姿在春天的席上如雪般轻盈。棠梨树下留下的良好政治遗德依旧存在,而哀伤的薤香已经无事可言。感叹知音难寻,最终只能在白杨树下流下两行清泪,随风而逝。
注释:
- 山川去接汉江东:山川相连,指代自然景观;“汉江东”指汉江流向东边。
- 隋侯:指隋朝的统治者,指代历史人物。
- 夜梁:指夜晚的横梁,可能是指酒楼或宴席的环境。
- 棠遗善政:指棠梨树下留下的善政名声,暗指政治遗德。
- 薤送哀声:薤是一种植物,这里象征哀伤与失落。
典故解析:
- 隋侯:指的是隋朝的领导者,反映了历史的变迁。
- 棠梨:棠梨树常用于象征美德与政治清明,它在此处象征着善政的传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罗隐,字梦阮,号秋壑,唐代诗人,生于757年,逝世于835年,以其卓越的诗才和对社会时事的敏锐观察而闻名。他的诗作以清新脱俗、情感真挚而著称。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罗隐在商於驿楼的时光,反映了他对隋代繁华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感慨,展现了他对于历史的深刻思考与个人情感的交织。
诗歌鉴赏:
《商於驿楼东望有感》一诗,写景抒情,情景交融,展现了罗隐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山川去接汉江东",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引出了对历史的追忆。诗中提到的"隋侯"和"歌绕夜梁"不仅表现了曾经的繁华,也暗示了盛世与衰落之间的对比。
接下来的两句,"棠遗善政阴犹在,薤送哀声事已空",则转向对政治的感慨,棠梨树的善政遗德与薤香的哀声形成鲜明对比,令人反思当下的政治现状。这种历史与现实的交织,使得整首诗具有更深的内涵。
最后两句“惆怅知音竟难得,两行清泪白杨风”,则是对知音难寻的无奈与惆怅。在自然的陪伴下,作者流下的泪水,象征着对理想与现实的失落。这种情感的真挚,让读者感同身受,深化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山川去接汉江东:描绘了山水相连的壮阔景象,引出诗人对汉江的思考。
- 曾伴隋侯醉此中:回忆与隋朝统治者的共饮,展现往日的繁华。
- 歌绕夜梁珠宛转:夜晚的歌声围绕着横梁,表现出热闹的场景。
- 舞娇春席雪朦胧:优雅的舞姿如同轻雪,暗示春天的美好。
- 棠遗善政阴犹在:善政的影响仍在,表现出对政治的思考。
- 薤送哀声事已空:薤香的哀伤无人问津,反映对现实的失望。
- 惆怅知音竟难得:对于知音难寻的感慨,表现孤独感。
- 两行清泪白杨风:清泪在白杨树下流淌,象征悲伤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舞姿比作雪,增添了诗的优美。
- 对仗:如“棠遗善政阴犹在,薤送哀声事已空”,增加了诗的对称美。
- 拟人:将自然景物与情感结合,赋予诗歌生命。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历史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感慨。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知音的渴望与对过往繁华的惆怅,传达了一种孤独而深沉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川:象征自然的壮丽与历史的悠久。
- 汉江:代表着文化与历史的流淌。
- 棠梨:象征美德与政治清明。
- 薤香:象征哀伤与失落。
- 白杨风:体现自然与情感的交融。
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的层次,也展示了诗人对社会、历史、自然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隋侯”指代的是哪个朝代的统治者?
- A. 唐朝
- B. 宋朝
- C. 隋朝
- D. 汉朝
-
“棠遗善政阴犹在”中“棠”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树
- B. 一种花
- C. 一种饮品
- D. 一种乐器
-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惆怅
- C. 愤怒
- D. 满足
答案:
- C. 隋朝
- A. 一种树
- B. 惆怅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津》:李白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诗词对比:
- 《夜泊牛津》: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交融,但更多侧重于酒与月的意象。
- 《春江花月夜》:通过描绘春江的美景,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罗隐的惆怅有相似之处。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罗隐诗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