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浩浩长江水,黄州那个边。
岸回山一转,船到堞楼前。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述了长江的浩荡水流,描绘了黄州的边界。当河岸转弯时,船只正好到达堞楼前。
注释:
- 浩浩:形容水势浩大,汹涌奔腾。
- 长江水:指长江,中华大地的母亲河,象征着壮丽与悠久。
- 黄州:指黄州地区,位于长江边,是诗人李梦阳的创作背景。
- 岸回:岸边的水流转过,暗示河流弯曲。
- 山一转:山体转过,形成了特定的自然景观。
- 堞楼:古代的一种建筑,多为高台或楼阁,通常用作观景或防御。
典故解析:
该诗涉及的典故并不明显,但“长江”作为一个重要的地理象征,代表了中华文化的深厚与历史的厚重。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李梦阳,明代诗人,以其豪放的个性和豪放的诗风著称。他的诗作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深切感受以及对人生的思考。
-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黄州,反映了诗人在此地的生活感受和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现出诗人对美好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单的语言和生动的画面描绘了长江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黄州自然风光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开头的“浩浩长江水”便为整首诗奠定了广阔而深远的基调,长江的水势仿佛化作了流动的时间,记录着历史的变迁。接着,诗人以“岸回山一转”描绘了自然景色的变化,表现出自然的灵动与优雅,仿佛在诉说着长江流域的千古传奇。最后一句“船到堞楼前”则将视角拉近,展现了人和自然的和谐共处,船只在江水中缓缓驶近,带着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待。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读来令人陶醉。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浩浩长江水”:描绘长江的气势磅礴,象征着无边的自然力量。
- “黄州那个边”:明确地点,强调黄州的地理位置。
- “岸回山一转”:生动描绘了自然景观的变化,表现出山水的灵动。
- “船到堞楼前”: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美好的场景,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
修辞手法:
- 比喻:长江水的浩大通过“浩浩”这个词得以呈现。
- 对仗:诗句之间的对称结构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 意象:利用“岸”“山”“船”“楼”等意象构建出丰富的自然画面。
-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以及对人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深刻感悟,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 长江:象征着历史的延续与文化的积淀。
- 岸:代表着人类与自然的交界,象征着安定与归属。
- 山:象征着巍峨与坚韧,体现了大自然的力量。
- 船:象征着人们的生活与追求,展现了与自然的互动。
- 堞楼:象征着人类的文明与历史记忆,体现了人与自然的结合。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水体是哪个?
- A. 黄河
- B. 长江
- C. 珠江
-
“岸回山一转”中“山”指的是什么?
- A. 高山
- B. 山体
- C. 山谷
-
诗中提到的“堞楼”是用来做什么的?
- A. 观景
- B. 居住
- C. 祭祀
-
答案:
- B. 长江
- B. 山体
- A. 观景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望岳》
- 李白《早发白帝城》
-
诗词对比: 杜甫的《望岳》同样以自然景观为主题,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崇敬与思考。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则通过描写早晨的美景传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两首诗都通过自然景象反映了诗人的情感与人生哲学。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李梦阳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长江文化与文学作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