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行杂诗(二首)》

时间: 2025-01-21 10:42:49

迎送山相似,舟移迷北南。

回看皂口日,已照石华潭。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迎送山相似,舟移迷北南。回看皂口日,已照石华潭。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山水之间的相似与变化,乘舟行驶时,方位感模糊不清。回头望去,皂口的太阳已经照射在石华潭上。

注释:

  • 迎送:形容山的起伏,仿佛在迎接和送别。
  • 相似:彼此之间很相像,指山的形态。
  • 舟移迷:舟船移动,方向感模糊。
  • 北南:北方和南方,指方向。
  • 皂口:具体地名或景点,诗中指某一特定位置。
  • :太阳,象征光明。
  • 石华潭:潭水,可能指某个风景名胜,象征清澈和宁静。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著名的典故,但“皂口”与“石华潭”可能是当时著名的旅游胜地,体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梦阳,明代诗人,生于明正统年间,曾经在官场任职,后因不满时政而辞官归隐。他的诗风清新脱俗,擅长描绘自然景物,常常流露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李梦阳游历山水之间时,反映了他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以及在游览过程中产生的哲思,表现出一种对景色的迷惑与思索。

诗歌鉴赏:

这首《江行杂诗》以简练的笔触描绘了山水的相似与变化,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旅途的思考。开头两句以“迎送”描绘山的形态,展现了自然景观的连绵起伏,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舟船的移动似乎让人迷失方向,这种迷失不仅指空间的迷惘,也暗示了人生旅途中的不确定性与变化。回头望去,皂口的太阳已经照耀在石华潭上,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光明的希望。整首诗通过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人生的无常,以及在变幻中寻求宁静的心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迎送山相似:山的形态相似,给人一种亲切感。
  2. 舟移迷北南:舟船的移动让人失去方向,反映了人生的迷茫。
  3. 回看皂口日:回头看皂口的日出,带有一种怀念与思索。
  4. 已照石华潭:阳光照在潭面上,象征希望与美好。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比作迎送的伴侣,暗示自然与人的关系。
  • 对仗:前后句的结构相似,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反映出一种在变化中寻找宁静的心态。

意象分析:

  • :象征稳定与永恒,反映自然的雄伟。
  • :象征人生的旅途,体现探索与冒险。
  • :象征希望与光明,代表着生命的活力。
  • :象征宁静与深邃,反映内心的平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本诗描绘了哪种自然景观?

    • A. 河流
    • B. 山水
    • C. 沙漠
    • D. 城市
  2. “舟移迷北南”中的“迷”指的是?

    • A. 开心
    • B. 迷失方向
    • C. 感到困惑
    • D. 安静
  3. 诗中提到的“皂口”是指什么?

    • A. 一种植物
    • B. 地名或景点
    • C. 一种动物
    • D. 一种天气现象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孟浩然的《宿业师山房待丁大士》

诗词对比:

李梦阳的《江行杂诗》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均描绘了自然景色,但前者更侧重于旅途中的迷惘与思考,而后者则强调了登高望远的壮丽视野。两者在意境上有着不同的侧重点,反映出不同的情感体验与哲学思考。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李梦阳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李梦阳诗词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