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颇讶枫林赤,无风叶自鸣。来人与归客,同听不同情。
白话文翻译:
这让我颇为惊讶,枫树林的叶子红得如此鲜艳,竟然没有风却也自发发出声响。无论是来的人还是回去的客人,虽然都在听这声音,却有着不同的感受与情绪。
注释:
- 颇讶:颇,表示相当;讶,表示惊奇或诧异。合在一起表示非常惊讶。
- 枫林:指的是种满枫树的树林,秋天时枫叶会变得红艳。
- 赤:红色。
- 无风:没有风的状态。
- 叶自鸣:叶子自己发出声音,拟人化的表现,形容在静谧中也能感受到自然的声响。
- 来人与归客:来的人和回来的客人,分别代表不同的身份和心情。
- 同听不同情:虽然大家都在听,但感受却不同,强调了人的情感差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梦阳,明代诗人,字子昂,号竹溪,生于1560年,卒于1640年。他的诗风受到杜甫和李白的影响,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感悟人生哲理,常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秋季,正值枫叶红遍时节,诗人可能是在送别友人,借景抒情,表达对别离的感伤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李梦阳的《送人》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秋天的枫林景象,同时通过对比来反映人们在面对同一景象时内心的不同感受。开篇的“颇讶枫林赤”便表达了诗人对眼前美景的惊叹,鲜艳的红色不仅是自然的景象,也是情感的象征,暗示着分别的伤感。接下来的“无风叶自鸣”则通过拟人化的手法,传达出一种静谧中蕴含的生命气息,仿佛在诉说着离别的无奈与感伤。
“来人与归客”的对比,进一步深化了诗歌的情感层次。来客和归客的身份不同,所感受到的情绪也各自不同,来人或许带着期待和新奇,而归客则可能因此而感到惆怅与怀念。这种情感的差异使得整首诗在简单的自然描写中,蕴藏了复杂的人生哲理,体现了“同听不同情”的深刻意蕴。
整首诗以自然景象引入,逐渐展开对人情世故的思考,使读者在品味美景的同时,也引发对人生、离别的深刻感悟,展现了李梦阳高超的艺术表现能力和深邃的情感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颇讶枫林赤:诗人因枫林的鲜红而感到惊讶,表明了对自然美的赞叹。
- 无风叶自鸣:在静谧的环境中,枫叶似有生命般发出声音,表达了自然的灵动与生命力。
- 来人与归客:强调两种不同身份的人,暗示了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不同经历。
- 同听不同情:尽管都在听同一声音,但每个人的感受却因自身经历而有所不同。
修辞手法:
- 拟人:无风叶自鸣,赋予自然以生命,使景象更加生动。
- 对仗:来人与归客的对比形成鲜明的对照,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对自然的感受与人情的微妙关系,显示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情感的差异,表达了对离别的感伤与对生活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枫林:象征着秋天的成熟与美丽,同时也暗示了生命的蜕变。
- 赤叶:红色的叶子象征着热情与悲伤,寓意着离别的情感。
- 声音:代表着生命的存在,反映出即使在静谧中也有情感的流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来人与归客”指的是? A. 只有来的人
B. 只有归客
C. 来的人和归客
D. 以上都不对 -
填空题:全诗的主题主要探讨了与的关系。
-
判断题:诗中叶子在无风的情况下发出声音,表达了自然的灵动。
A. 对
B. 错
答案:
- C
- 自然;人情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相比,李梦阳的《送人》更加注重情感的细腻描写,而《登鹳雀楼》则更强调壮阔的自然景观与人志向的结合。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象反映了人们的情感,但表达方式与侧重点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李梦阳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