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刚强柔弱》
时间: 2025-01-06 08:00:1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声声慢·刚强柔弱
作者: 侯善渊 〔元代〕
刚强柔弱,善恶分明,天地报应不同。
滥浊荣家,贞烈志德长贫。
清净无为妙道,被愚徒返谤邪门。
怎理会,见修真上士,有若雠人。
高道猜为贼盗,把凶顽小辈,却做贤人。
马饰衣襟,具礼晓甚卑尊。
大家学些打懂,也胡来讲甚人偷。
抹截了,换云袍簪髻,搭个头巾。
白话文翻译
刚强与柔弱是如此鲜明,善与恶也是如此分明,天地的报应各有不同。
那些滥浊之人荣华富贵,志节贞烈的人却常常贫穷。
清静无为的妙道,常常被愚昧之徒指责为邪门歪道。
如何理解,见到修道的上士,竟如同见到仇敌一般?
高明的道理被当作贼盗,反而那些凶恶的小辈,却被视为贤士。
马饰与衣襟,礼节显得极其卑微与尊贵。
大家都试图去了解,却胡乱地谈论那些小偷。
终究被遮掩了,换上华丽的袍子和簪子,搭个头巾。
注释
- 刚强柔弱:指事物的两极特性,刚强与柔弱的对立。
- 善恶分明:善与恶的界限十分清晰。
- 滥浊荣家:指那些道德败坏的人却能获得荣华富贵。
- 贞烈志德长贫:指志向坚定、品德高尚的人却常常生活贫困。
- 清净无为:指一种修行的境界。
- 愚徒:愚蠢的徒弟或信徒。
- 高道:指高深的道理或人物。
- 贤人:指道德高尚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侯善渊,元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哲理和道德为主题,反映当时社会的风气与人们的思想境遇。他的诗歌常常探讨人性、道德与社会现象。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价值观混乱的时期。诗人通过对比刚强与柔弱、善恶与报应,表达对社会不公现象的思考与批判。
诗歌鉴赏
《声声慢·刚强柔弱》是一首反映社会矛盾与人性复杂的诗作。诗中通过对比的手法,展现了刚强与柔弱的对立,善与恶的明显区分。诗人对那些道德败坏而荣华富贵的人,以及那些志节高洁却贫困潦倒的人进行了深刻的思考,传递出对社会不公的愤懑与无奈。
诗中提到“高道猜为贼盗”,这是对当时社会风气的直接批判,揭示了高尚与卑微的颠倒,反映出一种对真理与道德的追求。诗人使用了“清净无为”的境界,隐喻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而“愚徒”的存在则又显得格外刺眼,强调了修道者的不易。
整首诗运用了对比、反讽等修辞手法,形成强烈的情感冲突。诗人通过对世态炎凉的描绘,激发出读者的思考,促使人们反思自身的处境与价值观。最终,诗人以“换云袍簪髻,搭个头巾”结束,暗示即使外表光鲜,内心却可能充满虚伪与不安,这种讽刺性的结尾使得整首诗更具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刚强柔弱,善恶分明:开篇直接提出主题,强调事物的对立面。
- 天地报应不同:强调因果法则的公正与不公。
- 滥浊荣家,贞烈志德长贫:指出道德败坏的人往往获得成功,而坚守原则的人反而贫穷。
- 清净无为妙道:指向一种理想的修行状态。
- 被愚徒返谤邪门:指那些追求真理的人常常遭受误解与诽谤。
- 怎理会,见修真上士,有若雠人:表现出对真理的追求却遭遇误解的无奈。
- 高道猜为贼盗:指出高尚的道理被误解的现实。
- 马饰衣襟,具礼晓甚卑尊:提到礼节的虚伪与表面的尊卑。
- 大家学些打懂,也胡来讲甚人偷:指人们对真理的误解与随意评论。
- 抹截了,换云袍簪髻,搭个头巾:表现出外表的华丽掩盖内心的空虚与矛盾。
修辞手法
- 对比:刚强与柔弱,善与恶的鲜明对比。
- 反讽:通过描述高道被当作贼盗,讽刺社会的价值观混乱。
- 意象:使用“云袍”、“簪髻”等意象,表现外表的华丽与内心的空虚。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反讽,揭示社会的虚伪与道德的沦丧,呼唤人们对真理的追求与对善恶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刚强:象征坚定与力量。
- 柔弱:象征脆弱与无奈。
- 滥浊:象征道德败坏。
- 贞烈:象征高尚与纯洁。
- 清净无为:象征理想的人生境界。
- 马饰衣襟:象征表面的礼节与虚伪。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刚强柔弱”主要是指: A. 人的性格
B. 事物的对立
C. 道德的标准 -
诗人认为哪些人常常被误解? A. 高道的人
B. 滥浊的人
C. 贞烈的人 -
“高道猜为贼盗”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讽刺
B. 赞美
C. 无奈
答案
- B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中的诗词:反映了社会的虚伪与人性的复杂。
- 李白的《将进酒》:表达对人生的思考与对真理的追求。
诗词对比
- 侯善渊《声声慢·刚强柔弱》与李白《将进酒》:两者都探讨了人性与社会的复杂,但侯善渊更侧重于道德的批判,而李白则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