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 和叔问》
时间: 2025-01-06 07:55:18意思解释
声声慢 和叔问
原文展示
红桑花落,黄竹歌停,惊飙飞度天关。病里愁多,宵长梦也无閒。人閒未知何世,阻沧波空对丛菅。最悽念,是城边北斗,湖上西山。衣影十年销尽,几深杯夕引长铗朝弹。往事沈吟,伤心饼菜春盘。孤桐料无人赏,但哀时不赋猗兰。背残照,渐江头吹送暮寒。
白话文翻译
红桑花已经凋落,黄竹的歌声也停止了,狂风急速地掠过天际。病中愁绪重重,漫漫长夜无梦可寻。人世间的变化让人难以捉摸,面对波涛汹涌的江水,空对丛生的竹子感到无奈。最令人伤感的是,城边的北斗星和湖上的西山。十年的衣影已经消逝,几杯酒下肚却只能感叹夕阳西下、长剑朝弹。往事在心中沉吟,心中伤感的是那春天的饼菜。孤零零的桐树似乎无人欣赏,只是在感叹时光不再赋予韵味。背对着残阳,江头渐渐吹来寒意的晚风。
注释
- 红桑花落:桑树的花朵凋落,象征着时光流逝。
- 黄竹歌停:竹子发出的歌声停止,暗示快乐的时光已过。
- 惊飙:形容狂风的急促。
- 宵长梦也无闲:夜晚漫长,无法安然入梦。
- 丛菅:指竹子丛生的地方。
- 北斗:北斗星,象征指引和方向。
- 猗兰:指兰花,常用以比喻高洁的品德。
- 残照:夕阳的余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仲炘,清代著名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深邃的思考著称。其作品常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思索和对社会的观察。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清代,诗人在个人生活中经历了病痛与孤独,结合社会动荡与个人感受,抒发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往事的追忆。
诗歌鉴赏
《声声慢 和叔问》是一首表现孤独与惆怅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传达出对生命无常和人世变化的无奈。开篇便以“红桑花落,黄竹歌停”引入,营造出一种环境的凋零与失落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苦闷与孤独。接着,诗人描绘了病中的愁苦,漫漫长夜无梦,进一步深化了孤独的主题。
诗中的意象丰富而深刻,北斗和西山不仅是自然景物,更承载了诗人对人生方向和归宿的思考。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回忆往昔,感慨时光流逝,衣影十年已消逝,愈发感受到人生的苦涩与无奈。结尾的“渐江头吹送暮寒”则将情感推向高潮,既有对现实的感慨,也有对未来的迷茫。
整首诗在音韵上和谐,情感上层层递进,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素养和对人生的独特见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红桑花落,黄竹歌停”:开头就以自然界的变化引入,暗示内心的失落。
- “病里愁多,宵长梦也无闲”:表达病痛带来的愁苦和无尽的思绪。
- “人闲未知何世”:对人生无常的反思,感到迷茫。
- “阻沧波空对丛菅”:无奈的对峙,象征内心的孤独。
- “最悽念,是城边北斗,湖上西山”:北斗星和西山的意象,寄托了对方向和归属的追寻。
- “衣影十年销尽”:时间的流逝让曾经的回忆愈发淡薄。
- “几深杯夕引长铗朝弹”:通过饮酒和弹琴,表现对往昔的怀念。
- “孤桐料无人赏”:孤独的桐树象征诗人内心的孤独感。
- “渐江头吹送暮寒”:结尾处的寒风,强化了孤独、凄凉的氛围。
-
修辞手法:
- 比喻:以自然景物比拟人生,如“红桑花落”隐喻生命的短暂。
- 拟人:竹子的歌声停止,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如“夕引长铗朝弹”,增强了诗的音韵美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对人生变化的感慨,以及对孤独与失落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 红桑花:象征青春的逝去和美好的消逝。
- 黄竹:代表轻松愉快的过往。
- 北斗:指引方向的象征,承载着对未来的期望与迷茫。
- 孤桐:寓意孤独和无奈,彰显诗人内心的苦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红桑花落”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失落
C. 愤怒
答案:B -
诗中提到的“北斗”和“西山”象征了什么? A. 方向与归宿
B. 财富与权力
C. 自然与和谐
答案:A -
诗人通过哪些意象表达孤独感? A. 红桑花
B. 孤桐
C. 黄竹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张仲炘的《声声慢》和李白的《静夜思》均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张仲炘更加强调孤独与无奈,而李白则更具乡愁与思念情感。两者在情感基调和意象的运用上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关于清代诗人的生平与作品的分析。
- 《古诗词鉴赏》:对古代诗词的鉴赏技巧和方法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