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雪山杲公 其一》
时间: 2025-01-04 08:17:3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赠雪山杲公 其一
作者: 广润 〔明代〕
世有避喧者,往往买山匿。
岂不远尘俗,缘心曾未息。
当境即随流,于道竟何益。
杲公居市廛,复近金阊陌。
我欲造其庐,几返衡门侧。
如何只数武,遍访无人识。
心空世自遗,不在凡嚣隔。
相对各忘言,如面少林壁。
白话文翻译:
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人为了避开喧嚣,常常选择隐居于山林。难道他们不是想要远离世俗的纷扰吗?可是他们的内心却从未真正平静。身处环境中随波逐流,对修道究竟有什么益处呢?杲公居住在市区,离繁华的金阊街道也不远。我想去造一座他的房子,几乎要回到衡门那一带。然而,却发现无论走到哪里,似乎都没有人认得我。心中空无,世俗自会遗忘,根本不在于凡尘的隔绝。我们面对面却各自默默无言,就像在少林寺的墙壁前。
注释:
- 避喧者: 指那些避开喧嚣的人。
- 金阊陌: 金阊是古代一个繁华的地名,这里指代繁华市区。
- 衡门: 可能是一种隐居的地方或村落名,象征隐居生活。
- 少林壁: 指少林寺的墙壁,象征宁静和禅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广润,明代诗人,生活在社会动荡时期,对自然与内心的追求有深刻的思考,其作品常表现出对世俗的反思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和人心浮躁的时期,诗人通过对隐居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纷扰的反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避喧者的生活,反映了诗人对世俗的深刻思考和对内心平静的渴望。诗中开头的“世有避喧者”引入主题,展现了人们对喧闹生活的逃避心理。接着,诗人通过对比,强调即使身处山林,内心的喧嚣和纷扰依然难以消弭。诗人提到的“杲公居市廛”,表明了对隐居生活的矛盾心态,既渴望远离市井,却又不得不面对现实。最后的“相对各忘言,如面少林壁”则是对禅意的体现,表达了人与人之间在内心空灵状态下的交流,超越了语言的局限。这首诗的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古人对生活哲学的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世有避喧者,往往买山匿。”:世间有人选择避开喧嚣,隐居在山中。
- “岂不远尘俗,缘心曾未息。”:难道他们不是想要远离世俗吗?内心却从未平静。
- “当境即随流,于道竟何益。”:身处环境中随波逐流,对修道究竟有何益处?
- “杲公居市廛,复近金阊陌。”:杲公住在市区,靠近繁华地带。
- “我欲造其庐,几返衡门侧。”:我想去建他的房子,几乎要回到衡门那。
- “如何只数武,遍访无人识。”:可惜走遍各地,却没有人知道我的身份。
- “心空世自遗,不在凡嚣隔。”:心中空无,世俗自然会遗忘,不在于与凡俗的隔绝。
- “相对各忘言,如面少林壁。”:我们面对面却各自沉默,像在少林寺的墙壁前。
-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人对逃避喧嚣与内心平静的对比,形成鲜明的冲突。
- 比喻:将人与环境的关系比作面壁,展现内心的宁静。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隐居生活,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反思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揭示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深刻关系。
意象分析:
- 山林:象征宁静与隐逸的生活。
- 市廛:象征繁华与喧嚣的生活。
- 少林壁:象征内心的禅意和宁静的境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杲公”居住在什么地方? A. 山中
B. 市区
C. 禅院
D. 学府 -
诗人想要建造什么样的房子? A. 豪华别墅
B. 隐居小屋
C. 茅草屋
D. 学堂 -
诗中提到的“面少林壁”有什么象征意义? A. 喧嚣
B. 宁静
C. 忘记
D. 交流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隐者》- 王维
- 《山居秋暝》- 王维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广润的《赠雪山杲公 其一》都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但王维的诗更侧重于描绘自然景色,而广润的诗则更注重内心的反思与哲理的探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王维与隐逸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