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夏夜饯裴行军赴朝命 武元衡 〔唐代〕 三年同看锦城花,银烛连宵照绮霞。 报国从来先意气,临岐不用重咨嗟。
白话文翻译: 我们共同欣赏了三年的锦城花,银烛连夜照亮了绚丽的霞光。 报效国家从来都是先从意气开始,临别时不必再过多地叹息。
注释:
- 锦城花:指成都的花,成都古称锦城。
- 银烛:指明亮的蜡烛。
- 绮霞:绚丽的霞光。
- 报国:为国家效力。
- 意气:志气和气概。
- 临岐:临别。
- 咨嗟:叹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武元衡,唐代诗人,政治家,曾任宰相。他的诗歌多表现政治抱负和爱国情怀,风格典雅,情感深沉。此诗是他在夏夜为裴行军赴朝命送行时所作,表达了对友人的鼓励和对国家的忠诚。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一个夏夜,武元衡为即将赴朝任职的裴行军送行时所作。诗中回忆了两人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并鼓励裴行军以报国为先,不必过多留恋和叹息。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锦城花”和“银烛照绮霞”的意象,营造了一种美好而温馨的氛围,回忆了与裴行军共同度过的三年时光。后两句“报国从来先意气,临岐不用重咨嗟”则转向了对裴行军的鼓励,强调报国的重要性,并劝慰他在离别时不必过多感伤。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体现了武元衡的爱国情怀和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诗词解析:
- 首句“三年同看锦城花”:回忆了与裴行军在成都共同度过的三年美好时光,锦城花象征着美好的回忆。
- 次句“银烛连宵照绮霞”:通过银烛和绮霞的意象,描绘了夜晚的美丽景象,也暗示了离别的时刻。
- 第三句“报国从来先意气”:强调报效国家的重要性,意气指志气和气概。
- 末句“临岐不用重咨嗟”:劝慰裴行军在离别时不必过多叹息,表达了作者的豁达和对友人的理解。
修辞手法:
- 比喻:“银烛连宵照绮霞”中的“银烛”比喻明亮的蜡烛,“绮霞”比喻绚丽的霞光。
- 对仗:“三年同看锦城花,银烛连宵照绮霞”中的“三年”与“连宵”,“锦城花”与“绮霞”形成对仗。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鼓励友人以报国为先,不必过多留恋和叹息。通过回忆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和描绘美丽的夜景,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国家的忠诚。
意象分析:
- 锦城花:象征美好的回忆和共同度过的时光。
- 银烛:象征明亮和温暖,也暗示离别的时刻。
- 绮霞:象征绚丽和美好,也暗示离别的美丽景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锦城花”指的是什么? A. 成都的花 B. 北京的花 C. 南京的花 D. 广州的花 答案:A
-
诗中的“银烛连宵照绮霞”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答案:A
-
诗的最后一句“临岐不用重咨嗟”表达了什么意思? A. 临别时不必过多叹息 B. 临别时应该多叹息 C. 临别时应该多说话 D. 临别时应该多笑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 王维的《送别》: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离别之情和对未来的祝福。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与武元衡的《夏夜饯裴行军赴朝命》都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但杜甫的诗更多地表现了对战乱的忧虑,而武元衡的诗则更多地表现了对友人的鼓励和对国家的忠诚。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唐代所有诗人的作品,是研究唐代诗歌的重要资料。
- 《唐诗三百首》:精选了唐代三百首优秀诗作,是了解唐代诗歌的经典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