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南东溪中作》

时间: 2025-01-06 11:36:27

溪水碧于草,潺潺花底流。

沙平堪濯足,石浅不胜舟。

洗药朝与暮,钓鱼春复秋。

兴来从所适,还欲向沧洲。

意思解释

终南东溪中作

原文展示:

溪水碧于草,潺潺花底流。
沙平堪濯足,石浅不胜舟。
洗药朝与暮,钓鱼春复秋。
兴来从所适,还欲向沧洲。

白话文翻译:

小溪的水比草还要碧绿,潺潺的流水在花底流淌。
沙滩平坦,可以洗脚,石头浅薄,无法承载小舟。
早晚洗药,春秋钓鱼。
兴致来时随意而行,还想向远方的沧洲去。

注释:

  • :形容水的颜色,青绿色。
  • 潺潺:形容水流的声音,轻柔流动。
  • :洗涤、浸泡。
  • 不胜舟:指石头浅,不足以承载小船。
  • 洗药:指用水洗药材,可能隐喻清静生活。
  • 沧洲:指远处的海岛或洲,象征自然的广阔。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岑参(约715年-770年),唐代诗人,字子美,号青莲居士,晚号白云山人。岑参以边塞诗闻名,其作品常表现壮阔的自然景观和豪放的情感。
  •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岑参任职于终南山时,描绘了他在东溪自然环境中的生活情景,体现出他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

诗歌鉴赏:

《终南东溪中作》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及自我生活的诗作,诗中展现出岑参对溪水、沙滩、石头等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开头两句,作者通过“碧于草”的描写,强调溪水的清澈与生动,展现出一种宁静而清新的自然氛围。接下来的“沙平堪濯足,石浅不胜舟”,则描绘出一幅悠闲的生活图景,诗人享受着自然的馈赠,足以让人感受到他内心的闲适与愉悦。

在后两句中,岑参表达了他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早晚洗药和春秋钓鱼的意象,让人联想到一种田园生活的理想,而“兴来从所适”的随意,体现了诗人洒脱的性情。最后一句“还欲向沧洲”,则是对远方未知世界的向往,展现出一种追求自由与探索的精神。

整首诗以清新的自然景观为背景,蕴含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简朴而富有哲理,展现出岑参作品的独特魅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溪水碧于草”:溪水清澈见底,色彩鲜艳,胜过青草。
    • “潺潺花底流”:流水轻声流淌,流经花丛之下,生动而自然。
    • “沙平堪濯足”:平坦的沙滩适合洗脚,表现出自然的舒适。
    • “石浅不胜舟”:水面石头较浅,无法容纳小船,暗示水流的温柔与限制。
    • “洗药朝与暮”:早晚都有时间洗涤药材,显示出诗人的生活规律。
    • “钓鱼春复秋”:春秋两季都在钓鱼,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享受。
    • “兴来从所适”:兴致来了就随意而行,展现出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
    • “还欲向沧洲”:希望向远方的沧洲去,表现出对更广阔世界的向往。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碧于草”比喻溪水的清澈,增强了视觉效果。
    • 拟人:流水“潺潺”流动,赋予自然以生命感。
    • 对仗:如“洗药朝与暮”,使诗句整齐,增加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渴望享受闲适生活与自由探索的心情,体现了唐代诗人追求洒脱与超然的生活哲学。

意象分析:

  • 溪水:象征生命与清新,流动的水代表着时间与变化。
  • 沙滩:代表宁静与休闲,是诗人享受生活的场所。
  • :隐喻自然的疗愈力量,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 钓鱼:象征着闲适的生活态度,表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潺潺”形容的是哪个自然现象?

      • A. 风声
      • B. 水流
      • C. 鸟鸣
        答案:B
    2. 诗人表达了对哪个地方的向往?

      • A. 沧洲
      • B. 长安
      • C. 琅琊
        答案:A
    3. “沙平堪濯足”中的“濯”意为?

      • A. 垃圾
      • B. 洗涤
      • C. 走动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 诗词对比

    • 岑参与王维:两者都描写自然,但岑参更显豪放,王维则多表现内心的宁静。
    • 岑参与李白:岑参的诗歌在细腻的自然描写中蕴含着生活的悠闲,而李白则更多地表达豪情与壮志。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研究》
  • 《岑参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