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

时间: 2024-09-19 21:18:25

闻说轮台路,连年见雪飞。

春风曾不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
岑参 〔唐代〕

闻说轮台路,连年见雪飞。
春风曾不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白话文翻译:

听说轮台的道路,连年都见到雪花飞舞。
春风从未到过这里,汉朝的使者也应该很少来到。
白色的草原通向疏勒,青色的山岭延伸至武威。
为了勤王,我敢于走得遥远,私下里却向往梦中归去。

注释:

字词注释:

  1. 轮台:古地名,位于今新疆地区。
  2. 汉使:指汉朝派出的使者,多指前往西域的使者。
  3. 疏勒:古地名,今喀什地区。
  4. 武威:古代地名,今甘肃省武威市。
  5. 勤王:指为国家出征,维护王室的安危。
  6. 道远:行程遥远,表示出征的艰难。
  7. 梦中归:意指对故乡的思念,梦中想归。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轮台路”和“汉使”均与汉朝的西域交流有关,反映了古代边疆的遥远和艰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岑参,字子容,号冬云,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主要活动于唐玄宗时期。他的诗歌以豪放、奔放著称,常描绘边疆风光和戍边生活,表现出边塞士兵的豪情壮志。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岑参出征北庭(今新疆)之际,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及出征的勇气与无奈。诗中展现了西域的寒冷和荒凉,反映了边疆士兵的艰辛与对家乡的思念。

诗歌鉴赏:

岑参的《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边塞诗,展示了诗人对西域的描绘及对故乡的思念。全诗通过“闻说轮台路,连年见雪飞”开篇,引入了诗人即将出发的情景,轮台的寒冷景象直指边疆的艰苦。接着“春风曾不到,汉使亦应稀”,不仅描绘了边疆的荒凉,更暗示了与外界沟通的稀少,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则以景衬情,通过白草与青山的对比,展现出大自然的苍凉与壮美。最后两句“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更是情感的高潮,表现出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整首诗在描绘边疆风光的同时,深刻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无限思念与对国家的责任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闻说轮台路,连年见雪飞:听说去往轮台的路上,年年都能看到飞雪,暗示边疆的寒冷与艰难。
  2. 春风曾不到,汉使亦应稀:春风从未抵达,汉朝的使者也应少之又少,反映了边疆与中原的隔绝。
  3.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白色的草原延伸至疏勒,青色的山峦跨越武威,描绘出辽阔的边境景象。
  4.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为了国家出征,我敢于走得遥远,但内心却向往梦中的故乡。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白草”、“青山”形象地描绘边疆的自然景观。
  • 对仗:如“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对比效果。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寒冷的边疆和对故乡的思念,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责任感与对家乡的深切怀念,展示出一种悲壮而又豪情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轮台:象征着西域的荒凉与艰难。
  2. 春风:象征着温暖与生机,反衬出边疆的冷酷。
  3. 白草:代表干旱与荒凉,体现出边疆的艰苦环境。
  4. 青山:象征着壮丽与雄伟,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坚定与豪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轮台”指的是哪个地区?
    A. 甘肃
    B. 新疆
    C. 河北

  2. “春风曾不到”中的“春风”象征什么?
    A. 温暖与生机
    B. 冷酷与荒凉
    C. 战争与征途

  3. 诗中“白草通疏勒”意指什么?
    A. 边疆的繁荣
    B. 边疆的荒凉
    C. 边疆的和平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王之涣《登鹳雀楼》:同样展示边疆壮丽景色与豪情。
  2. 高适《别董大》:表达对友人离别的惋惜与豪情。

诗词对比:

  • 岑参《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王之涣《登鹳雀楼》均描绘了边疆的壮丽景色,但岑参更注重表达孤独与思乡之情,而王之涣则突出了壮阔的自然景观与奋发的豪情。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唐诗三百首》
  2.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3. 《岑参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