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送任郎中出守明州
作者: 岑参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罢起郎官草,初封刺史符。
城边楼枕海,郭里树侵湖。
郡政傍连楚,朝恩独借吴。
观涛秋正好,莫不上姑苏。
白话文翻译:
辞去郎官的职位,初次领取刺史的印符。
城边的楼房依偎着大海,城郭内的树木伸展到湖边。
郡政与楚地相连,朝廷的恩宠独自借助吴地。
观赏海涛的秋天正好,千万别错过姑苏。
注释:
- 郎官:古代官职,指在朝廷中担任较低级职务的官员。
- 刺史:地方官员,负责一州的治理。
- 郭里:指城郭内。
- 朝恩:指皇帝的恩宠。
- 姑苏:今苏州,古代著名的水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岑参(715年-770年),唐代著名诗人,以边塞诗闻名,作品多描写塞外风光和士兵生活,风格豪放,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岑参任职期间,因好友任职明州而作,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与对故地的怀念,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政治权利的思考与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用简练的语言描绘了明州的自然景观与政治环境,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出任刺史的祝福和对明州景色的向往。首联通过“罢起郎官草,初封刺史符”揭示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关系,表现出一种欣慰与祝贺的情绪。接下来的描写转向明州的地理环境,展现了“城边楼枕海,郭里树侵湖”的自然美景,表现出明州的秀丽与宁静。随后,诗人通过“郡政傍连楚,朝恩独借吴”描绘了明州在政治上的独特地位,体现了诗人对朝廷恩宠的思考。最后一句“观涛秋正好,莫不上姑苏”将整个意境提升至更高的层次,表达了诗人对秋日海涛的赞美及对姑苏美景的怀念,暗示了对友人前程的美好祝愿。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罢起郎官草:指辞去郎官的职务,开始新的仕途。
- 初封刺史符:初次领取刺史的印章,象征着新的官职与责任。
- 城边楼枕海:描绘明州的城边建筑与海洋相依的美景。
- 郭里树侵湖:描写城市内部树木繁茂,与湖泊相接的自然景观。
- 郡政傍连楚:指出明州的政治位置与楚地相邻。
- 朝恩独借吴:表明该地的政治恩宠与吴地的关系。
- 观涛秋正好:赞美秋天观海的美好时光。
- 莫不上姑苏:提醒友人不要错过姑苏的美丽风光。
修辞手法:
- 比喻:诗中“楼枕海”形象地描绘了海与城的亲密关系。
- 对仗:上下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风光与政治环境的描绘,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对明州的赞美以及对故地的怀念,体现了诗人对人生与仕途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海:象征广阔与自由。
- 湖:代表宁静与和谐。
- 秋:传达成熟与丰收的意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岑参的官职是什么?
- A) 刺史
- B) 郎官
- C) 太守
- 答案:B
-
诗中提到的“姑苏”指的是哪里?
- A) 北京
- B) 苏州
- C) 杭州
- 答案:B
-
诗的主题主要是关于:
- A) 友人的祝福与自然的描绘
- B) 战争与和平
- C) 爱情与离别
-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高适《别董大》
诗词对比:
- 岑参与王之涣的诗都涉及边塞与自然风光,但岑参更加强调人际关系与政治环境,而王之涣则更侧重于壮丽的景色与豪情。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这些资料有助于深入理解唐代诗歌的背景与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