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元寺昼公与崔秀才见过联句,与郑奉礼说同作》
时间: 2025-01-01 15:55:1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人闲宜岁晚,道者访幽期。
独与寒山别,行当暮雪时。
皇甫曾柏台辞汉主,竹寺寄潜师。
荷策知君待,开门笑我迟。
皎然暮阶县雨足,寒吹绕松枝,
理辩尘心妄,经分梵字疑。
郑说久承黄纸诏,曾赋碧云诗。
然诺惊相许,风流话所思。
崔子向筌忘心己默,磬发夜何其。
愿结求羊侣,名山从所之。
白话文翻译
人到年末时分,正是闲适的时候,修道的人来访约定的幽静之地。
我独自与寒山告别,计划在暮雪时分出行。
皇甫曾曾在柏台向汉主告辞,竹寺则寄托了对隐士的思念。
我知道你在等我,开门时笑着说我来得太迟。
夕阳西下,雨水浸润着台阶,寒风环绕着松树的枝头。
理清尘世的妄念,分辨佛经中的疑惑。
郑说长久以来承蒙黄纸诏书的恩典,曾赋诗于碧云之下。
然诺让我惊讶于彼此的约定,谈论着彼此的思想。
崔子忘却了内心的烦恼,夜半磬声何其悠扬。
愿意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名山之行随所欲而去。
注释
- 道者:指修道之人,追求道理的人。
- 寒山:指寒冷的山,象征清幽、隐逸的生活境界。
- 柏台:古代文人常在此处与君主会面。
- 竹寺:以竹子为主的寺庙,寓意清雅。
- 荷策:指手中持有策书,策书是古代文人出游时的记录。
- 黄纸诏:古代皇帝的诏令,象征权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皇甫曾,字孟郊,唐代诗人,才华横溢,作品多描写隐逸生活,常与友人吟咏,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唐代,正值岁末,是诗人与友人之间的交流,体现了隐士对清静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当时文人对自然与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岁末时分的感慨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情感真挚而深刻。诗中通过“人闲宜岁晚”的开头引入了对宁静生活的渴望,接着以“独与寒山别,行当暮雪时”展现了离别的情感,寒山代表了诗人理想中的隐逸之地。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回忆与友人郑说的交往,强调了文人之间的情谊与共鸣。
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如“皎然暮阶县雨足,寒吹绕松枝”,不仅营造出宁静的氛围,也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最后两句“愿结求羊侣,名山从所之”则表达了诗人对志同道合之友的向往,体现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人闲宜岁晚:岁末时分,人们应当享受闲适的生活。
- 道者访幽期:修道之人寻访幽静之地。
- 独与寒山别:独自与寒山道别,象征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行当暮雪时:计划在雪落之时出发,暗含孤独之感。
- 皇甫曾柏台辞汉主:历史典故,说明诗人与汉主的关系。
- 竹寺寄潜师:竹寺象征隐士的生活,寄托了对隐士的敬意。
- 荷策知君待:手持策书,表明出行的准备。
- 开门笑我迟:友人的热情接待,增添了温暖的气氛。
- 皎然暮阶县雨足:自然景象的描写,营造出静谧的环境。
- 寒吹绕松枝:寒风环绕松树,增加了孤独感。
- 理辩尘心妄:思考尘世的纷扰,反映了内心的挣扎。
- 经分梵字疑:对佛教经典的思考,体现了对真理的探求。
- 郑说久承黄纸诏:提到与郑说的交往,表达了彼此的信任。
- 曾赋碧云诗:提到曾写过的诗,增添了文人情谊。
- 然诺惊相许:意外地达成约定,流露出惊喜之情。
- 风流话所思:高雅的谈话,体现了文人的风范。
- 崔子向筌忘心己默:崔子的态度,表现出他对世事的淡然。
- 磬发夜何其:夜半的磬声悠扬动听。
- 愿结求羊侣:希望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
- 名山从所之:愿随心意去名山游历,体现了自由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寒山、竹寺等自然景象比作理想的隐逸生活。
- 对仗:如“荷策知君待,开门笑我迟”,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自然的描写和友人间的交流,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友谊的珍视,反映了唐代文人的生活理想与情感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寒山:象征宁静和隐逸的生活。
- 竹寺:象征清雅与隐士文化。
- 碧云:象征高远的理想与文人情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寒山”象征什么?
- A. 繁华
- B. 隐逸
- C. 喧闹
- D. 忧愁
-
“荷策”在诗中代表什么?
- A. 旅行准备
- B. 诗文创作
- C. 友人相聚
- D. 离别之情
-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什么愿望?
- A. 追求名利
- B. 希望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
- C. 对生活的无奈
- D. 对世事的厌倦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王维《鹿柴》:同样表达了隐逸生活的向往,但更注重自然景色的描写与情感的融合。
- 李白《将进酒》:表达了对人生短暂的感慨,虽风格不同,但同样体现了对生活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