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净虚上人初至云门》

时间: 2025-01-19 17:47:51

寒踪白云里,法侣自提携。

竹径通城下,松门隔水西。

方同沃洲去,不似武陵迷。

彷佛方知处,高峰是会稽。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寒踪白云里,法侣自提携。
竹径通城下,松门隔水西。
方同沃洲去,不似武陵迷。
彷佛方知处,高峰是会稽。

白话文翻译:

在寒冷的踪迹中,我和同行的法侣走在白云之间。
沿着竹林小径直通城下,松树门隔着水面朝西。
我们似乎一同前往沃洲,不像那迷失在武陵的地方。
仿佛才明白自己身处何地,高高的峰峦就是会稽山。

注释:

  • 寒踪:寒冷的踪迹,这里指寒冷的气候或环境。
  • 法侣:指同修佛法的伴侣。
  • 竹径:竹子铺成的小路。
  • 松门:松树间的门,这里指自然景观。
  • 沃洲:沃洲泛指富饶的地方,特指东晋时期的沃洲。
  • 武陵:武陵是指古代传说中的武陵桃源,象征隐逸的理想境地。
  • 会稽:会稽山,位于今浙江绍兴,是历史上有名的山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皇甫曾是唐代的一位诗人,他以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和隐逸生活,具有浓厚的道家思想。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诗人初到云门寺之际,表达了他对友人相伴和自然美景的欣赏,同时也流露出一丝对世俗的超脱与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的景色,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宁静和对道教思想的向往。诗中“寒踪白云里,法侣自提携”一句,展现出作者与友人行走在云雾缭绕的山间,形成了一种清幽的氛围,使人仿佛置身于仙境。接着,诗人描绘了竹径通往城下、松门隔水的景象,增添了自然与人文的交融之美。最后,诗人提到“方同沃洲去,不似武陵迷”,表达出他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并通过对武陵的对比,强调了他所处的现实和内心的向往。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细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寒踪白云里:描绘了寒冷的环境与白云的结合,营造出清幽的意境。
  2. 法侣自提携:作者与同道之人相伴,共同修行,体现了友谊与共同追求的主题。
  3. 竹径通城下:表现出自然与人文的交融,竹林小道通向城市,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
  4. 松门隔水西:松树门与水的关系,展示了自然景观的美丽。
  5. 方同沃洲去: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沃洲象征着富饶的理想之地。
  6. 不似武陵迷:强调自己并不像武陵中的人那样迷失,表明对现实的清醒与理想的追求。
  7. 彷佛方知处:通过山峰,诗人找到了自我定位,反映出内心的宁静。
  8. 高峰是会稽:明确指出地理位置,象征着历史与文化的深厚底蕴。

修辞手法:

  • 比喻:“寒踪”与“白云”相结合,营造出一种超脱的意境。
  • 对仗:全诗在结构上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竹、松、水、云等意象,富有自然的美感与哲理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世俗生活的超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寒踪:象征着清冷与孤独,但也寓意着一种超然的心境。
  2. 白云:象征着自由与飘逸,展现出一种心灵的解放。
  3. 竹径:代表自然与和谐,象征着修身养性的路径。
  4. 松门:象征着长青与永恒,表达出对自然的崇敬。
  5. 会稽:历史与文化的象征,使诗意更为深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法侣”指的是什么? A. 朋友
    B. 同修佛法的伴侣
    C. 亲人
    答案:B

  2. “竹径通城下”中的“竹径”主要象征什么? A. 人文景观
    B. 自然之美
    C. 交通便利
    答案:B

  3. 诗中的“沃洲”与“武陵”分别代表什么? A. 理想生活与迷失
    B. 现实与幻想
    C. 自然与城市
    答案:A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歌史》

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寄净虚上人初至云门》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