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字木兰花 巫峡女》

时间: 2025-01-06 16:46:45

峭崖陡壁,百折径微惊一发。

何处人家,遥看山垭云雾遮。

深红一点,负篓小丫轻履险。

叠嶂连山,却指学堂在那边。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峭崖陡壁,百折径微惊一发。
何处人家,遥看山垭云雾遮。
深红一点,负篓小丫轻履险。
叠嶂连山,却指学堂在那边。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巫峡的险峻景色和一位小女子的身影。陡峭的崖壁和曲折的小径让人感到惊心动魄。不远处有村庄,但被山间的云雾遮掩。小姑娘背着篓子,脚踏险峻的山路,显得格外轻巧。层叠的山峰之间,她指向远方的学堂,展现出求知的向往。

注释:

  • 峭崖陡壁:形容崖壁非常陡峭。
  • 百折径:形容小路曲折。
  • 微惊一发:形容惊险的感觉。
  • 遥看山垭:远望山间的山口。
  • 深红一点:或指姑娘的衣服颜色,或指她的脸颊。
  • 负篓小丫:指背着篓子的年轻女子。
  • 轻履险:形容她轻快地走在险峻的路上。
  • 叠嶂连山:形容山峦重叠,景色壮丽。
  • 学堂在那边:指远方的学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蔡淑萍是当代诗人,生于20世纪中叶,作品多以女性视角出发,关注生活的细微之处,语言简练而富有情感。

创作背景:

《减字木兰花 巫峡女》创作于蔡淑萍旅居巫峡期间,受到当地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的启发,表达了对求知的渴望和对自然的敬畏。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巫峡的壮丽与一位年轻女子的生活情境。开篇以“峭崖陡壁”设定了险峻的场景,令人不禁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和人类在其面前的渺小。而“百折径”则与接下来的“微惊一发”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反映了小路的崎岖与行走者的勇敢。接着,诗人通过“何处人家,遥看山垭云雾遮”描绘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人居环境,云雾缭绕,给人以宁静而又迷离的感受。

随着诗意的推进,“深红一点,负篓小丫轻履险”中,女子的形象愈发清晰。她背着篓子,轻盈地穿行在险峻的山路上,展现了女性特有的坚韧与优雅。诗的最后一句“却指学堂在那边”更是将整首诗的情感升华,表达了女子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让人感受到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与人物情感的深刻刻画,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峭崖陡壁:描述巫峡的险峻地形,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2. 百折径微惊一发:表现小径的曲折与行走者的惊险感受。
  3. 何处人家:引入对生活的思考,暗示人们在自然中寻求归属。
  4. 遥看山垭云雾遮:描绘出神秘而美丽的村庄,增强了空间的层次感。
  5. 深红一点:突显出女子的形象,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性。
  6. 负篓小丫轻履险:展示了女子的勇敢与灵动。
  7. 叠嶂连山:强调了巫峡的壮丽山水。
  8. 却指学堂在那边:结尾点明主题,表达对知识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使用“峭崖陡壁”比喻险峻,形象生动。
  • 对仗:如“深红一点,负篓小丫”形成对称,增强韵律美。
  • 拟人:将自然景观化作有生命的存在,增添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巫峡的自然景观和小女子的形象,表达了对求知的渴望和对自然的敬畏,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

意象分析:

  • 峭崖:象征自然的险峻与伟大。
  • 百折径:象征人生的曲折与挑战。
  • 深红一点:象征青春与活力。
  • 学堂:象征知识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负篓小丫”指的是谁?

    • A. 一位年轻女子
    • B. 一位老者
    • C. 一位旅行者
  2. “何处人家,遥看山垭云雾遮”中,云雾的作用是什么?

    • A. 增加神秘感
    • B. 让人迷路
    • C. 让人感到害怕
  3. 诗的最后一句“却指学堂在那边”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知识的渴望
    • B. 对乡愁的思念
    • C. 对自然的崇拜

答案:

  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送别》—王维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中送别》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与人情,但更侧重于离别的感伤。
  • 杜甫的《登高》与蔡淑萍的作品在对自然的描绘上有相似之处,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前者更呈现一种哀伤与无奈。

参考资料:

  • 《中国现代诗歌史》
  • 《唐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

这些资料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理解中国古典诗词的美学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