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台怀古》

时间: 2025-01-17 08:38:32

都邑盘盘据四冲,登临形势觉天雄。

歌楼暖响春风细,绮陌香销宝气空。

笑著孱王承宋弊,至今奸孽擅唐终。

凭高谁识神州恨,付与衡漳日夜东。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铜台怀古
作者: 王恽 〔元代〕

都邑盘盘据四冲,
登临形势觉天雄。
歌楼暖响春风细,
绮陌香销宝气空。
笑著孱王承宋弊,
至今奸孽擅唐终。
凭高谁识神州恨,
付与衡漳日夜东。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繁华的都邑景象,四面环绕,地势雄伟。登高望远时,感受到一种天高地阔的壮丽。春风细腻,歌楼传来温暖的声音,绮丽的街道芬芳四溢,但奢华的气息已经消散。诗人嘲讽当年孱弱的宋朝君王,至今奸贼依旧盘踞在唐朝的遗迹上。高处凭栏,谁能理解这神州大地上的悲恨呢?最终,所有的情感都化为河水东流,昼夜不息。

注释:

  • 都邑:指城市,繁华之地。
  • 四冲:指四面环山或水,形势险要。
  • 歌楼:歌舞妓馆,文人雅士聚集之处。
  • 孱王:指弱小的皇帝,这里特指宋朝的统治者。
  • 奸孽:指奸诈的罪恶之徒。
  • 衡漳:指衡水和漳水,象征江河流淌。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孱王”与“宋弊”反映了作者对宋朝政治腐败的不满,历史上,宋朝由于内外困扰,导致国力衰弱,成为后来的元朝统治的背景。此外,“神州”则是中华大地的代称,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恽,元代诗人,字子安,号涧翁,生于今江苏省。他的诗风多为沉郁顿挫,常以历史为题材,表达对国家兴亡的关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元代,正值元朝统治下的社会变革时期。王恽借古抒怀,表达对过去辉煌和现状的惋惜与批判,反映了他对历史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铜台怀古》是一首情感丰富且充满历史感的诗作。诗人在描绘都邑壮丽景象的同时,抒发了对历史的沉重感慨。开篇“都邑盘盘据四冲”,展现了城市的磅礴气势与地理特征,给人一种宏伟的视觉冲击。而紧接着的“登临形势觉天雄”,则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抒发了诗人对壮丽山河的自豪与感慨。

接下来的“歌楼暖响春风细”,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营造出了一种温馨的氛围,却又随即转入“绮陌香销宝气空”,反映出奢华的气息已经不再,突显了时光的流逝与繁华的消散。这种对比手法使得诗的情感更加深刻。

“笑著孱王承宋弊”,这是对历史的直接批判,诗人以“孱王”形容宋朝的统治者,表达了对他们无能的失望。而“至今奸孽擅唐终”,则指出了历史的延续,奸贼依旧在横行,形成了对比的时空感。

最后两句“凭高谁识神州恨,付与衡漳日夜东”则是情感的升华,抒发了对国家命运的无奈与悲愤,意象中流动的江河象征着历史的无情流逝,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都邑盘盘据四冲:描绘都邑的宏伟与四周的环绕,给人一种气势磅礴的感觉。
  2. 登临形势觉天雄:登高远望,感受到天地间的雄伟壮丽。
  3. 歌楼暖响春风细:春风中,歌楼传来温暖的声音,营造出温馨的氛围。
  4. 绮陌香销宝气空:繁华的街道香气四溢,但奢华的气息已然消散。
  5. 笑著孱王承宋弊:对宋朝君王的嘲讽,反映政治腐败的现状。
  6. 至今奸孽擅唐终:指出奸贼依旧在唐朝遗址上横行,历史的延续。
  7. 凭高谁识神州恨:站在高处,谁能理解这片土地上的悲恨。
  8. 付与衡漳日夜东:所有情感都化为滔滔江水,日夜流向东海。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歌楼暖响春风细,绮陌香销宝气空”,前后句构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如“神州恨”将国家的苦难化为感情的象征。
  • 排比:通过句式的重复,增强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沉思与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同时流露出对过去辉煌的怀念与对现状的失望,情感基调深沉而复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都邑:象征繁华与人间盛世。
  • 春风:代表生机与希望。
  • 歌楼:象征文化与繁华的聚集地。
  • 衡漳:江河流淌,象征历史的流逝与无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孱王”指的是哪个朝代的统治者?
    A. 唐朝
    B. 宋朝
    C. 元朝
    D. 明朝

  2. “绮陌香销宝气空”中的“宝气”是指什么?
    A. 财富
    B. 奢华的氛围
    C. 美丽的气息
    D. 诗人的情感

  3. 本诗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怎样的情感?
    A. 骄傲
    B. 无奈与悲愤
    C. 失落与迷茫
    D. 喜悦

答案:

  1. B. 宋朝
  2. B. 奢华的氛围
  3. B. 无奈与悲愤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杜甫《春望》与本诗相似,均在历史变迁中表达对国家的忧虑与个人的感受。杜甫的诗中通过“国破山河在”之句,展现了国家的沦陷与个人的悲痛。两者都表现出对历史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无奈。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王恽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王恽诗词选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