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廿四气诗 小暑六月节》

时间: 2024-09-19 21:17:04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

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

鹰鹯新习学,蟋蟀莫相催。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
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
鹰鹯新习学,蟋蟀莫相催。

白话文翻译:

温暖的风突然吹来,小暑的时节也随之而至。
竹林中喧闹声中,似乎已经预告了即将到来的雨;
山间的天空变得阴暗,隐隐约约传来了雷声。
窗户深处弥漫着青色的雾霭,庭院中的青苔长得很茂盛。
鹰和鹯正在学习新的本领,蟋蟀也不急于催促。

注释:

  • 倏忽:突然,迅速。
  • 因循:随同,依次而来。
  • 竹喧:竹林中发出的喧闹声,常因风吹竹叶或动物活动。
  • 青霭:青色的雾霭,指空气中的湿气。
  • 长绿苔:长得很茂盛的青苔。
  • 鹰鹯:指鹰和鹯鸟,象征自由和灵动。

典故解析:

“鹰鹯新习学”,可以理解为鹰和鹯在练习新的飞行技巧,象征着生命的不断进步和学习。诗中提到的“小暑”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寓意着盛夏的到来和自然界的变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元稹(779年-831年),唐代著名诗人,与白居易齐名,主张诗歌应当通俗易懂,以情感为主。其作品多描写社会生活和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初夏时节,正值小暑,表现了作者对自然变化的细腻观察和内心的感受。诗中描绘的场景既有雨雷的变幻,也有生机勃勃的夏日气息,折射出一幅生动的夏日图景。

诗歌鉴赏:

这首《咏廿四气诗·小暑六月节》描绘了小暑时节的自然景象,展现了唐代诗人对四季变化的敏锐感知。诗的开头“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通过“倏忽”一词,表现出夏季来临的迅速与突兀,给人以强烈的感受。接下来,诗人用“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描绘出小暑来临时的气候变化,竹林掀动的喧闹声和隐约可闻的雷声,生动地传达出大自然的动态。

诗中“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更是细腻,表现了小暑时节的湿润与生机。青色的雾霭和庭院里茂盛的青苔,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蓬勃发展的氛围。最后一句“鹰鹯新习学,蟋蟀莫相催”则通过对鹰鹯与蟋蟀的描写,暗示了生物在夏季的活跃状态,同时也传达了自然界的和谐美好。

整首诗语言清新,意象丰富,既有对自然景象的细腻观察,也蕴含着对生命与季节转变的深刻思考,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敬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倏忽温风至:温暖的风突然吹来,给人一种惊喜的感觉。
  2. 因循小暑来:小暑这个节气随之而来,暗示时节的变化。
  3. 竹喧先觉雨:竹林中的喧闹声似乎预示着即将来临的雨水。
  4. 山暗已闻雷:山间的天空变得阴暗,已经可以听到雷声。
  5. 户牖深青霭:窗户深处弥漫着青色的雾霭,展现了湿润的环境。
  6. 阶庭长绿苔:庭院中的青苔茂盛地生长,表现出生命的旺盛。
  7. 鹰鹯新习学:鹰和鹯在学习新的技能,象征着生长与变化。
  8. 蟋蟀莫相催:蟋蟀不急于催促,暗示自然界的宁静与和谐。

修辞手法

  • 拟人:竹喧、蟋蟀的描写赋予了自然以生命与情感。
  • 对仗:如“竹喧”与“山暗”,形成对比,增强诗歌的韵律感。
  • 意象丰富:通过具体的自然景象传达出对生命与季节的深刻感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描绘小暑时节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命变化的细腻感悟,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温风:象征着季节的变迁与温暖的感受。
  2. :代表生机与活力,竹声喧闹暗示自然的变化。
  3. 雨与雷:象征着夏季的到来与生机的勃发。
  4. 青霭:体现了湿润与宁静的自然环境。
  5. 绿苔:象征生命的延续与繁荣。
  6. 鹰鹯:代表自由与对新事物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小暑的到来是通过什么自然现象表现出来的?
    • A. 温风
    • B. 寒风
    • C. 雪
    • D. 霜
  2. 诗中提到的“竹喧”主要指什么?
    • A. 风的声音
    • B. 雨的声音
    • C. 动物的叫声
    • D. 竹子摇动的声音
  3. 诗的最后一句提到的蟋蟀在做什么?
    • A. 催促
    • B. 学习
    • C. 遇难
    • D. 休息

答案

  1. A. 温风
  2. D. 竹子摇动的声音
  3. A. 催促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与元稹的《咏廿四气诗》相比,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同样描绘自然景象,但更注重表现个人情感与壮丽的景色,展示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元稹的诗更注重细腻的观察与季节的变迁,李白则以豪放的气概展示壮丽的山河。

参考资料:

  1. 《唐诗三百首》
  2.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
  3. 《元稹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