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乐天得微之诗知通州事因成四首》

时间: 2025-01-14 09:04:14

茅檐屋舍竹篱州,虎怕偏蹄蛇两头。

暗蛊有时迷酒影,

浮尘向日似波流。

沙含水弩多伤骨,田仰畬刀少用牛。

知得共君相见否,近来魂梦转悠悠。

平地才应一顷馀,阁栏都大似巢居。

入衙官吏声疑鸟,

下峡舟船腹似鱼。

市井无钱论尺丈,田畴付火罢耘锄。

此中愁杀须甘分,惟惜平生旧著书。

哭鸟昼飞人少见,伥魂夜啸虎行多。

满身沙虱无防处,

独脚山魈不奈何。

甘受鬼神侵骨髓,常忧岐路处风波。

南歌未有东西分,敢唱沦浪一字歌。

荒芜满院不能锄,甑有尘埃圃乏蔬。

定觉身将囚一种,

未知生共死何如。

饥摇困尾丧家狗,热暴枯鳞失水鱼。

苦境万般君莫问,自怜方寸本来虚。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酬乐天得微之诗知通州事因成四首
作者: 元稹

茅檐屋舍竹篱州,虎怕偏蹄蛇两头。
暗蛊有时迷酒影,浮尘向日似波流。
沙含水弩多伤骨,田仰畬刀少用牛。
知得共君相见否,近来魂梦转悠悠。

平地才应一顷馀,阁栏都大似巢居。
入衙官吏声疑鸟,下峡舟船腹似鱼。
市井无钱论尺丈,田畴付火罢耘锄。
此中愁杀须甘分,惟惜平生旧著书。

哭鸟昼飞人少见,伥魂夜啸虎行多。
满身沙虱无防处,独脚山魈不奈何。
甘受鬼神侵骨髓,常忧岐路处风波。
南歌未有东西分,敢唱沦浪一字歌。

荒芜满院不能锄,甑有尘埃圃乏蔬。
定觉身将囚一种,未知生共死何如。
饥摇困尾丧家狗,热暴枯鳞失水鱼。
苦境万般君莫问,自怜方寸本来虚。

白话文翻译:

住在茅草屋檐下,四周竹篱围绕,
老虎害怕偏偏的马蹄,蛇却有两头。
有时暗中的蛊惑迷了人,
浮尘在阳光下像波涛一样流动。

沙土里藏着水弩,常常伤了骨头,
田里耕作的刀具却很少用牛。
不知道能否再见到你,
最近的梦境总是飘忽不定。

平地上才有一顷多,阁楼大得像鸟巢。
入衙的官吏声音如同鸟鸣,
小峡的船腹像鱼一样沉重。
市井上没有钱财,
田地也被火焚烧,耕锄无用。

在这里愁苦得令人心寒,
唯有惜旧日的书卷。
白天鸟叫声响,却少有人见,
鬼魂夜里啼叫,老虎在行走。

全身满是沙虫无处可避,
独自一脚像山中的妖怪无能为力。
甘愿受鬼神的侵扰,
常常忧虑人生道路上的风波。

南方的歌并没有东西之分,
敢唱“沦浪”这一句歌。
荒芜的院子无法耕作,
锅里积满尘埃,菜园缺乏蔬菜。

感觉自己像个囚徒,
不知生死之间如何。
饥饿摇晃着尾巴的流浪狗,
炎热使干枯的鱼失去水源。
苦难的境地千般不问,
自怜心中原本是空虚的。

注释:

  • 茅檐: 茅草屋檐,这里指代简陋的居所。
  • 虎怕偏蹄蛇两头: 形象地描述了环境的危险,虎怕马的蹄声而蛇则有双头,暗示恐惧和威胁。
  • 暗蛊: 指暗中施展的邪术或迷惑。
  • 浮尘: 指空气中的尘埃,形容环境的混乱。
  • 田仰畬刀: 这里的“仰畬刀”指的是田间耕作的工具。
  • 魂梦转悠悠: 指梦境飘忽不定,心情忧虑。
  • 伥魂: 指鬼魂,形容夜晚的孤独与恐惧。
  • 甘受鬼神侵骨髓: 表达了一种无奈与屈服。
  • 南歌未有东西分: 指南方的歌谣没有地域之分,表达了一种无奈与困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唐代诗人、政治家,和白居易齐名,是“新乐府”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歌风格丰富,既有抒情小品,也有讽刺诗作,常常关注民生,表达对社会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元稹流亡的时期,诗中描绘的景象和情感反映了他内心的孤独及对故乡的思念。诗人在身处异乡时,感受到的愁苦与无奈使得整首诗呈现出一种阴郁的氛围。

诗歌鉴赏:

《酬乐天得微之诗知通州事因成四首》是一首充满感伤与思考的诗作。诗人通过描绘自己所处的荒凉环境,表达了对个人命运的反思与对生活的无奈。开篇的“茅檐屋舍竹篱州”便营造出一种简陋而孤寂的生活场景,紧接着用“虎怕偏蹄蛇两头”引出对生命威胁的感知,展现了身处险境的无助感。

整首诗的意象非常丰富,涉及自然、社会和内心的纷扰。诗人在平地和阁栏的对比中,既有对生活的自嘲,也有对理想的追求,而“市井无钱论尺丈”则是对现实社会的冷酷揭示。诗中多次提到的“愁杀”与“甘分”反映了诗人心中对过往的怀念与对现状的无奈,透露出一种深刻的孤独感。

而后面的部分则更加直白地表露出诗人在生活困境中的悲惨境地,尤其是“饥摇困尾丧家狗,热暴枯鳞失水鱼”,生动地描绘了生活的窘迫与无奈,令人感同身受。整首诗以一种沉重而细腻的笔触,展示了诗人对人生苦难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无限眷恋。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茅檐屋舍竹篱州: 描绘了简陋的居所,突显了生活的贫困。
  • 虎怕偏蹄蛇两头: 通过动物的比喻,暗示生活中潜在的危险与威胁。
  • 暗蛊有时迷酒影: 暗示了生活的复杂和不易,可能是对自己精神状态的反思。
  • 浮尘向日似波流: 借用自然现象形容生活的无常与变幻。
  • 田仰畬刀少用牛: 表达了农业生产的困难,反映了经济上的拮据。
  • 知得共君相见否: 体现了对友人的思念与不安。
  • 哭鸟昼飞人少见: 描绘了孤独的环境,人与人之间的疏离感。
  • 满身沙虱无防处: 形象化地表达了生活环境的艰难与无奈。
  • 甘受鬼神侵骨髓: 表达了对命运的屈服与无奈。
  • 苦境万般君莫问: 反映了诗人内心的苦楚,渴望理解却又无可奈何。

修辞手法:

  • 比喻: 使用动物与自然现象的比喻来表达情感,增添了诗的生动性。
  • 拟人: 通过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特性,增强了情感的共鸣。
  • 对仗: 诗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使得语言更加和谐,增强了节奏感。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描绘个人生活的艰难,反映了社会的冷漠与无情,表达了对命运的无奈与对过往的眷恋,展现了诗人对生活深刻的反思和对理想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茅檐: 象征贫困与简陋的生活。
  • 虎与蛇: 代表生活中的威胁与危险。
  • 沙与水: 体现环境的恶劣与生存的艰难。
  • 鸟与鬼魂: 映射孤独与被遗忘的感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虎怕偏蹄”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生活的热爱
    B. 生活中的危险与威胁
    C. 对友谊的渴望

  2. “饥摇困尾丧家狗”这一句主要描绘了什么?
    A. 对家庭的怀念
    B. 生活的窘迫与苦难
    C. 自由的向往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与元稹的此诗在主题上都有对人生无常与自然环境的感慨,但白居易的作品更显乐观,而元稹则表现出更深的孤独与无奈。两者都通过意象传达对生命的思考,但情感基调各有不同,前者偏向于抒情的温暖,后者则是深沉的忧伤。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元稹诗文集》
  • 《唐代诗人研究》

相关诗句

茅檐屋舍竹篱州,虎怕偏蹄蛇两头。下一句是什么

暗蛊有时迷酒影,上一句是什么

暗蛊有时迷酒影,下一句是什么

浮尘向日似波流。上一句是什么

浮尘向日似波流。下一句是什么

沙含水弩多伤骨,田仰畬刀少用牛。上一句是什么

沙含水弩多伤骨,田仰畬刀少用牛。下一句是什么

知得共君相见否,近来魂梦转悠悠。上一句是什么

知得共君相见否,近来魂梦转悠悠。下一句是什么

平地才应一顷馀,阁栏都大似巢居。上一句是什么

平地才应一顷馀,阁栏都大似巢居。下一句是什么

入衙官吏声疑鸟,上一句是什么

入衙官吏声疑鸟,下一句是什么

下峡舟船腹似鱼。上一句是什么

下峡舟船腹似鱼。下一句是什么

市井无钱论尺丈,田畴付火罢耘锄。上一句是什么

市井无钱论尺丈,田畴付火罢耘锄。下一句是什么

此中愁杀须甘分,惟惜平生旧著书。上一句是什么

茅檐屋舍竹篱州,下一句是什么

虎怕偏蹄蛇两头。上一句是什么

虎怕偏蹄蛇两头。下一句是什么

暗蛊有时迷酒影,上一句是什么

暗蛊有时迷酒影,下一句是什么

浮尘向日似波流。上一句是什么

浮尘向日似波流。下一句是什么

沙含水弩多伤骨,上一句是什么

沙含水弩多伤骨,下一句是什么

田仰畬刀少用牛。上一句是什么

田仰畬刀少用牛。下一句是什么

知得共君相见否,上一句是什么

知得共君相见否,下一句是什么

近来魂梦转悠悠。上一句是什么

近来魂梦转悠悠。下一句是什么

平地才应一顷馀,上一句是什么

平地才应一顷馀,下一句是什么

阁栏都大似巢居。上一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