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云峰》
时间: 2025-01-01 18:16:0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夏云峰
作者: 王哲 〔元代〕
做修持。应不在端坐子午双时。
铅汞自然要结,只用真慈。
捷中玄径,谁会得独我怡怡。
密妙放闲闲坦荡,微细推移。
渐令灵曜吐奇,变霞彩光艳还照相随。
盖缘昔堪宜。
白云深处,元正是地肺明师。
便许共丹霄直上,同处无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修行者在修持道理时,不必拘泥于在特定时间内静坐。通过自然的过程,真诚的慈悲心就能自然而然地凝聚。对于那些能够领悟此道的人来说,内心的宁静与愉悦是易于得到的。通过潜心的修炼,逐渐能让灵光显现,像霞光一样绚丽,并且始终照耀着自己。因为这与昔日的修行经历是相契合的。在那白云深处,真正的明师便在那里。也许我们可以一起飞向更高的境界,追求那种无为的状态。
注释
字词注释
- 修持:指修炼和保持内心的宁静与慈悲。
- 铅汞:这里可能是一种比喻,指代内心的杂念和真诚的心境。
- 捷中玄径:形容修行的深奥和快捷的途径。
- 灵曜:灵性的光辉或显现。
- 丹霄:指高远的天空,寓意追求更高的境界。
- 无为:道教哲学中的一种境界,强调顺其自然,不强求。
典故解析
“白云深处”可以联想到道教中对隐士生活的向往,白云常常象征着清净与超脱。诗中提到的“明师”可能指代历史上著名的道教或禅宗大师,象征着智慧和引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哲是元代的一位诗人,生平不详,留下的作品充满了道教哲学的思想,体现了对自然和内心修养的追求。他的诗歌往往简练而富有深意。
创作背景
在元代,社会动荡和政治不安使得许多文人选择隐居,追求内心的宁静。王哲的这首诗正是体现了这种对修行与内心平和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夏云峰》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深邃的哲理,体现了道教的核心思想。诗人以自然和修持为主题,通过对内心宁静、真诚慈悲的追求,展现了一个理想的修行者形象。首句“做修持。应不在端坐子午双时。”便直接指出修行不必拘泥于外在形式,而是要追求内心的真实体验。接下来的“铅汞自然要结,只用真慈”则强调了内心的真诚与慈悲是修行的核心,只有这样,才能在修行的过程中得到真正的收获。
全诗的意象丰富,通过“灵曜吐奇”“变霞彩光艳”描绘了修行者逐渐显现的智慧与光辉,暗示着内心的变化与成长。最后的“同处无为”则是对道家“无为而治”思想的致敬,表达了修行者追求自然无为的境界。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王哲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而深刻的智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做修持。应不在端坐子午双时。
- 不必拘泥于特定的修行时间。
-
铅汞自然要结,只用真慈。
- 真诚的慈悲心能自然而然地凝聚内心的杂念。
-
捷中玄径,谁会得独我怡怡。
- 在深奥的修行之路上,能够领悟的人会感到内心的愉悦。
-
密妙放闲闲坦荡,微细推移。
- 通过精细的修持,逐渐达到一种坦荡的心境。
-
渐令灵曜吐奇,变霞彩光艳还照相随。
- 灵光渐现,像霞光一样绚丽,并始终伴随着自己。
-
盖缘昔堪宜。
- 这与以往的修行经验是相契合的。
-
白云深处,元正是地肺明师。
- 在白云深处,真正的明师在于此。
-
便许共丹霄直上,同处无为。
- 也许我们可以一起追求更高的境界,达到无为的状态。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铅汞”比喻内心的杂念,强调修心的重要性。
- 对仗:诗中“捷中玄径”与“密妙放闲闲”,形成和谐的对比。
- 意象:如“灵曜”“霞彩”,传达了光明与智慧的象征意义。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探讨修行与内心的宁静,强调真诚、慈悲的重要性,以及追求自然无为的境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云:象征清净与超脱,隐喻修行者的理想境界。
- 灵曜:代表智慧与灵性,暗示修行的成果。
- 霞彩:象征美丽与光明,暗示内心的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修持不必拘泥于什么时间?
a) 子午双时
b) 日出日落
c) 四季更替 -
诗中的“真慈”指代什么?
a) 一种物质
b) 内心的真诚与善良
c) 外在的行为举止 -
诗末的“无为”与哪个思想相关?
a) 孟子思想
b) 道教思想
c) 儒家思想
答案
- a) 子午双时
- b) 内心的真诚与善良
- b) 道教思想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同样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 王维的《终南山》:探讨了隐逸与自然的关系。
诗词对比
- 王哲的《夏云峰》与王维的《终南山》都在不同的角度探讨了隐者的生活与内心的宁静,但王哲更强调内心的修行过程,而王维则更注重自然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元代诗人选集》
- 《道教与中国诗歌》
- 《王哲诗文研究》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夏云峰》的主题、意象及其文化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