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春 莹园赏牡丹》

时间: 2025-01-04 12:31:15

六曲阑干低凭。

晚庭香静。

暗愁分付与蜂儿,又卷入、杨花影。

粉靥偎烟相并。

似伊娇靓。

隔花不见去年人,悄觅遍、青苔径。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洛阳春·莹园赏牡丹
作者: 郭则沄 〔清代〕

六曲阑干低凭。
晚庭香静。
暗愁分付与蜂儿,
又卷入杨花影。
粉靥偎烟相并。
似伊娇靓。
隔花不见去年人,
悄觅遍青苔径。

白话文翻译

在低矮的栏干旁,我靠着它静静地观赏。
傍晚的庭院香气宁静。
我将心中的愁苦悄悄地倾诉给蜜蜂,
它们又在杨花的影子里飞舞。
那娇艳的脸庞依偎在烟雾中,
宛如她的娇美。
隔着花朵,再也见不到去年的那个人,
我默默地在青苔的小径上寻找。

注释

  • 六曲阑干:指的是栏杆的形状,曲折且低矮。
  • 暗愁:内心的忧愁,不易觉察。
  • 分付:倾诉、交代。
  • 杨花:杨树的花,通常在春季盛开,象征着春天的气息。
  • 粉靥:粉红的脸颊,形容女子的美丽。
  • 隔花不见:隔着花朵,看不到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郭则沄,清代诗人,生活在明末清初,诗风细腻,善于描绘自然景色与情感。他的诗作往往结合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展现出一种幽静的美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春季,正值牡丹盛开的时节,诗人通过描写赏花的场景,表达对往事的回忆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自然美的崇尚以及个人情感的抒发。

诗歌鉴赏

《洛阳春·莹园赏牡丹》在形式上采用了清丽的语言和细腻的描绘,呈现出春天的宁静与美丽。全诗以“六曲阑干”开篇,展现出一个幽静的环境,营造出一种恬淡的气氛。接下来的“晚庭香静”进一步渲染了傍晚时分的宁静与芳香。

诗中“暗愁分付与蜂儿”一句,表现出诗人在美丽的景色中却无法抑制心中的愁思。蜜蜂的存在,既是自然的元素,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寄托。不仅如此,杨花的影子象征着流逝的时光和逝去的人。

紧接着,诗人描绘了一个美丽女子的形象:“粉靥偎烟相并”,通过鲜明的意象将情感与自然融合在一起。隔着花朵却再也见不到去年的人,表达了对往事的怀念和无奈。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将春天的美丽与内心的孤独、怀念完美结合,令人感受到一份淡淡的哀愁与美好。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六曲阑干低凭:描绘诗人倚靠在低矮的栏杆上,展现一种悠闲的心态。
  • 晚庭香静:傍晚的庭院中,香气弥漫,环境宁静。
  • 暗愁分付与蜂儿:内心的忧愁不易察觉,倾诉给蜜蜂,显示诗人对自然的依赖。
  • 又卷入杨花影:杨花的飘落与飞舞,暗示着时光的流逝。
  • 粉靥偎烟相并:美丽的女子在烟雾中显得更加迷人,表现诗人对美的向往。
  • 隔花不见去年人:隔着花朵,再也见不到去年的那个人,表达了对往事的怀念。
  • 悄觅遍青苔径:在青苔的小径上寻找,象征着对美好回忆的追寻。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愁苦与蜜蜂联系在一起,增强了情感的隐秘性。
  • 拟人:将杨花和蜜蜂赋予了情感,表现出自然与人的互动。
  • 对仗:如“粉靥偎烟相并”,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对往事的怀念。通过描写春日的花景与内心的愁苦,诗人展现了人对美好记忆的珍视,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六曲阑干:象征着闲适与宁静的环境。
  • 杨花:代表着春天的流逝,隐喻着无常。
  • 粉靥:象征着美丽的女性形象,寄托着诗人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六曲阑干”指的是什么?

    • A. 高大的建筑
    • B. 低矮的栏杆
    • C. 河流
  2. 填空题:诗人将心中的愁苦倾诉给___

  3. 判断题:诗中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对/错)

答案

  1. B
  2. 蜜蜂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同样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对故国的思念。
  • 《月夜忆舍弟》杜甫:通过夜晚的意象,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诗词对比

  • 《春望》:杜甫在诗中同样表达对故国的思念,但更为沉重,而郭则沄则通过春天的美丽与内心的愁苦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诗词鉴赏指南》
  • 《郭则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