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昼》
时间: 2025-01-17 09:43:2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融艳艳,大醉陶陶。漏添迟日,箭减良宵。
藤垂戟户,柳拂河桥。帘幕燕子,池塘伯劳。
肤清臂瘦,衫薄香销。楚殿衣窄,南朝髻高。
河阳县远,清波地遥。丝缠露泣,各自无憀。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阳光温暖而明媚,令人陶醉得酩酊大醉。时间流逝,白昼悠长,夜晚却显得短暂。
藤条垂挂在门口,柳枝轻轻拂过河边的桥梁。窗帘后面飞进了燕子,池塘边传来伯劳鸟的鸣叫。
肌肤洁白而纤瘦,薄衫的香气渐渐散去。楚国的宫殿衣服紧身,而南朝的发髻却高耸。
河阳县距离遥远,水波清澈而又辽阔。丝线缠绕,露珠滴落,彼此间无奈而又无怨。
注释:
- 春融:春天的气候温暖融化。
- 艳艳:形容春光明媚,鲜艳夺目。
- 陶陶:陶醉,形容喝醉酒的状态。
- 漏添迟日:指时间流逝,白昼变得更长。
- 箭减良宵:比喻夜晚变得短暂。
- 藤垂戟户:藤条从门前垂下来,像戟一样。
- 柳拂河桥:柳树的枝条轻轻拂过河边的桥。
- 肤清臂瘦:肤色白皙,臂膀纤细。
- 衫薄香销:薄衫的香气渐渐消散。
- 楚殿衣窄:楚国的宫殿衣服样式紧身。
- 南朝髻高:南朝的女子发髻高耸。
- 河阳县远:河阳县距离遥远,表示心情的孤独。
- 丝缠露泣:丝线缠绕,露珠滴落,反映内心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韩偓,唐代诗人,字景仁,号秋水,生于公元849年,卒年不详。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尤其在描绘春日风光方面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创作背景:这首《春昼》创作于春天,正值万物复苏之际,表达了诗人对春日美景的赞美和对人生感慨的深刻反思。在社会动荡的背景下,诗人借春天的生机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诗歌鉴赏:
《春昼》是一首典型的描写春日景色的诗作,诗人在诗中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春天的美丽画面。开头的“春融艳艳,大醉陶陶”便将读者带入一种醉人的春日氛围,展现了春天的温暖与活力。接下来的描写通过时间的流逝和夜晚的短暂,暗示着美好时光的转瞬即逝,让人感到一丝惆怅。
诗中通过“藤垂戟户,柳拂河桥”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自然的和谐美感,柳枝轻拂的动作仿佛赋予了生命。这种意象不仅令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也传达出一种悠闲的生活态度。接着,“帘幕燕子,池塘伯劳”则将读者引向更加细微的生活场景,让人感受到春天带来的生机与活力,燕子归来、伯劳鸣叫,都是春日的象征。
然而,随着“肤清臂瘦,衫薄香销”的描写,诗人开始转向对人情世态的思考。这里描写了女子的娇弱与美丽,暗含着对青春易逝的感慨,营造出一种复杂的情感基调。最后一联“河阳县远,清波地遥”则将感情推向高潮,表达了对远方的向往与对生活的感慨,丝线缠绕、露珠滴落的意象更是将无奈与孤独感升华。
整首诗在描绘春日美景的同时,深刻地反映了人生的无常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情感细腻而真挚,展现了韩偓独特的诗歌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春融艳艳,大醉陶陶:春天的气候温暖而明亮,令人陶醉得酩酊大醉。
- 漏添迟日,箭减良宵:时间流逝,白昼变得绵长,夜晚却逐渐缩短。
- 藤垂戟户,柳拂河桥:藤条垂挂在门口,柳枝轻拂过河边的桥梁。
- 帘幕燕子,池塘伯劳:窗帘后面飞来的燕子,池塘边传来的伯劳鸟鸣声。
- 肤清臂瘦,衫薄香销:肌肤洁白而纤瘦,薄衫的香气渐渐消散。
- 楚殿衣窄,南朝髻高:楚国的宫殿衣服紧身,而南朝的发髻却高耸。
- 河阳县远,清波地遥:河阳县距离遥远,水波清澈而辽阔。
- 丝缠露泣,各自无憀:丝线缠绕,露珠滴落,彼此间无奈而无怨。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藤垂戟户”,用形象的比喻生动描绘自然景色。
- 拟人:如“柳拂河桥”,柳树的动作被赋予了生命。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春日描写,表现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传达出一种惆怅而又温柔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象征生机、希望和美好。
- 柳:代表柔美与春天的气息。
- 燕子:象征归来与团聚,春天的使者。
- 伯劳:一种鸟类,象征着自然的生机和生活的情趣。
- 丝与露:象征着情感的细腻与无奈,代表着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纠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 A. 李白
B. 韩偓
C. 杜甫
D. 白居易 -
“藤垂戟户,柳拂河桥”中,形象描绘的是: A. 竹子
B. 柳树
C. 桃花
D. 菊花 -
诗中“肤清臂瘦,衫薄香销”所表现的情感是: A. 快乐
B. 无奈
C. 忧伤
D. 自豪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韩偓的《春昼》和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都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色,但前者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表达,而后者则通过描绘草的生长,传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鉴赏辞典》
- 《韩偓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