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言三首》
时间: 2025-01-01 14:04:4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楼处子倾城,金陵狎客多情。
朝云暮雨会合,罗袜绣被逢迎。
华山梧桐相覆,蛮江豆蔻连生。
幽欢不尽告别,秋河怅望平明。
一灯前雨落夜,三月尽草青时。
半寒半暖正好,花开花谢相思。
惆怅空教梦见,懊恼多成酒悲。
红袖不干谁会,揉损联娟澹眉。
此间青草更远,不唯空绕汀洲。
那里朝日才出,还应先照西楼。
忆泪因成恨泪,梦游常续心游。
桃源洞口来否,绛节霓旌久留。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楼阁中,倾国倾城的少女在等待,金陵的游子对她情意绵绵。
朝霞和暮雨交汇,绣花的袜子和被子随风而动,互相迎合。
华山上的梧桐树相互掩映,蛮江边的豆蔻花竞相生长。
幽幽的欢愉在别离时无法尽诉,秋水河畔我怅然望着明亮的天空。
一盏灯下,雨滴落在夜里,三月已过,草地变得青翠。
半冷半暖的天气正好,花开花谢中充满了相思。
惆怅的心情让梦中见到你,懊恼中酒杯中满是悲伤。
红袖子轻拭,却谁能理解我的心事,揉损了那柔美的眉头。
这里的青草似乎更远,不只是空绕于汀洲。
那边的朝阳才刚升起,应该先照耀西楼。
泪水因思念而成恨泪,梦中游荡心思不断。
桃源的洞口是否有人来,绛色的旌旗在此久留。
注释
- 倾城:形容女子美貌,能使城池倾倒。
- 狎客:与女子交游的男子,多指风流之人。
- 罗袜:精致的袜子。
- 绣被:绣有花纹的被子,象征温柔体贴。
- 豆蔻:指年轻女子,或用以形容女子的青春美丽。
- 幽欢:指隐秘而欢愉的情感。
- 怅望:指因思念而感到怅然的情绪。
- 绛节霓旌:绛色的旗帜,象征吉祥与希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偓,字仲明,唐代诗人,生于晚唐,曾任职于朝廷,因其诗风清新脱俗而受到赞誉。他的诗作多描绘山水、风景,并融入个人情感与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六言三首》创作于唐代一个盛行文人雅集的时期,诗人常与同道中人聚会,吟诗作对,交谈文艺。此诗表达了对青春、美人、离别及思念的复杂情感。
诗歌鉴赏
《六言三首》以清新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的景象和人间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爱情与生活的深刻观察与感悟。诗的开篇便引入春楼与美人,画面优美,情感浓烈,映射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年轻时代的怀念。
其次,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如“朝云暮雨”、“华山梧桐”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朦胧而富有诗意的氛围,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情感变化。尤其在“幽欢不尽告别”中,言辞间透露出对离别的无奈和对过往美好时光的眷恋,令人感同身受。
在后半部分,诗人通过对环境的描写,表达了对情感的思考与感悟,尤其是“惆怅空教梦见,懊恼多成酒悲”,体现出了一种对过往回忆的无奈与对未来的迷茫。全诗在轻柔的叙述中流露出浓厚的感情与细腻的思考,使得每一个意象都充满了诗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春楼处子倾城:春日的楼阁中,美女倾国倾城,营造出一种春日的美好景象。
- 金陵狎客多情:金陵的游子情意绵绵,暗示着男女之间的情感纠葛。
- 朝云暮雨会合:白天的云和晚上的雨相遇,传达出时间的流逝与情感的交融。
- 罗袜绣被逢迎:细腻的生活细节,展现出温柔的氛围。
- 华山梧桐相覆:华山的梧桐树相互遮蔽,象征着情感的隐秘与美好。
- 蛮江豆蔻连生:蛮江旁的豆蔻花盛开,暗示着青春的美丽与活力。
- 幽欢不尽告别:在离别时,幽幽的欢愉无法尽诉,流露出离愁别绪。
- 秋河怅望平明:在秋天的河边,诗人怅然望着明亮的天空,感叹时光的流逝。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倾城”形容女子美貌,富有夸张效果。
- 拟人:如“朝云”、“暮雨”,使自然元素具有人性化的情感。
- 对仗:整首诗在节奏与对仗上都较为讲究,增强了音韵的美感。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春日的美丽、爱情的脆弱与离别的惆怅展开,表达了作者对青春、爱情的追忆与思考。通过细腻的描绘与丰富的意象,传达出一种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逝去时光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楼:象征着青春与美好的时光。
- 金陵:代表着繁华与梦幻的城市。
- 豆蔻:象征年轻女子的美丽与青春。
- 秋河:传达出一种离愁与思念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春楼处子”指的是: A. 美丽的春天
B. 倾国倾城的少女
C. 一座古老的楼阁
答案:B -
“红袖不干谁会”中的“红袖”指的是: A. 一种花
B. 红衣服的女子
C. 酒杯
答案:B -
诗中“忆泪因成恨泪”的含义是: A. 回忆中的泪水是快乐的
B. 回忆中的泪水是悲伤的
C. 回忆中的泪水是无意义的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相比,韩偓的《六言三首》更多地展现了细腻的情感与自然景色,而李白则倾向于表达个人的豪情与孤独。两者在风格和情感基调上各有千秋,反映出不同诗人对生活的不同感悟。
参考资料
- 相关古诗词集
- 唐代诗人研究文献
- 诗歌鉴赏与解析的书籍
希望以上内容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韩偓的《六言三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