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赠王左丞诗 何逊 〔南北朝〕
櫩外莺啼罢。 园里日光斜。 游鱼乱水叶。 轻燕逐风花。 长墟上寒霭。 晓树没归霞。 九华暮已隐。 抱郁徒交加。
白话文翻译:
屋檐外黄莺的啼声已经停止。 园中斜阳的光辉洒落。 游动的鱼儿在水面上翻腾,搅乱了水面的叶子。 轻盈的燕子追逐着随风飘落的花瓣。 长长的土坡上笼罩着寒冷的雾气。 清晨的树木被归家的霞光遮没。 九华山在暮色中已经隐去。 心中忧郁,徒然交织。
注释:
櫩(yán):屋檐。 莺啼罢:黄莺的啼声停止。 日光斜:斜阳的光辉。 游鱼乱水叶:游动的鱼儿在水面上翻腾,搅乱了水面的叶子。 轻燕逐风花:轻盈的燕子追逐着随风飘落的花瓣。 长墟:长长的土坡。 寒霭:寒冷的雾气。 晓树没归霞:清晨的树木被归家的霞光遮没。 九华:指九华山,位于今安徽省池州市。 抱郁:心中忧郁。 徒交加:徒然交织。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何逊(约480-530),字子建,南朝梁代文学家,与刘勰、萧统并称“梁代三才”。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物和表达个人情感。此诗是何逊赠给王左丞的作品,王左丞可能是当时的官员,具体生平不详。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傍晚时分的自然景色,通过细腻的笔触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郁情感。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傍晚时分的自然景色,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忧郁情感。诗中“游鱼乱水叶”和“轻燕逐风花”两句,生动地描绘了鱼儿和燕子的动态,展现了自然的生机与活力。而“长墟上寒霭”和“晓树没归霞”则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最后两句“九华暮已隐,抱郁徒交加”直接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忧郁情感,使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更加深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櫩外莺啼罢”:屋檐外黄莺的啼声已经停止,暗示时间的流逝和宁静的氛围。
- “园里日光斜”:园中斜阳的光辉洒落,描绘了傍晚时分的景象。
- “游鱼乱水叶”:游动的鱼儿在水面上翻腾,搅乱了水面的叶子,展现了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 “轻燕逐风花”:轻盈的燕子追逐着随风飘落的花瓣,描绘了燕子的动态和自然的美丽。
- “长墟上寒霭”:长长的土坡上笼罩着寒冷的雾气,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
- “晓树没归霞”:清晨的树木被归家的霞光遮没,表达了时光流逝的感慨。
- “九华暮已隐”:九华山在暮色中已经隐去,象征着事物的消逝。
- “抱郁徒交加”:心中忧郁,徒然交织,直接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忧郁情感。
修辞手法:
- 拟人:“轻燕逐风花”中的“逐”字赋予燕子以人的动作,生动地描绘了燕子的动态。
- 对仗:“游鱼乱水叶,轻燕逐风花”中的“游鱼”与“轻燕”,“乱水叶”与“逐风花”形成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内心的忧郁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莺啼:黄莺的啼声,象征着春天的生机。
- 日光斜:斜阳的光辉,象征着傍晚时分的宁静。
- 游鱼:游动的鱼儿,象征着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 轻燕:轻盈的燕子,象征着自然的美丽和动态。
- 寒霭:寒冷的雾气,象征着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
- 归霞:归家的霞光,象征着时光的流逝。
- 九华:九华山,象征着事物的消逝。
- 抱郁:心中忧郁,象征着内心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游鱼乱水叶”描绘了什么景象? A. 鱼儿在水面上翻腾,搅乱了水面的叶子。 B. 鱼儿在水底游动,搅动了水底的沙子。 C. 鱼儿在水面上静止不动。 答案:A
-
诗中“轻燕逐风花”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答案:B
-
诗中“九华暮已隐”象征着什么? A. 事物的消逝 B. 事物的出现 C. 事物的永恒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鸟鸣涧》:描绘了山中鸟鸣的宁静景象,与何逊的诗有相似的自然描写。
- 杜甫《春望》: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局和人生的感慨。
诗词对比:
- 王维《鸟鸣涧》与何逊《赠王左丞诗》: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物,但王维的诗更加宁静淡泊,而何逊的诗则带有忧郁的情感。
- 杜甫《春望》与何逊《赠王左丞诗》:两者都表达了诗人对时局和人生的感慨,但杜甫的诗更加沉痛激昂,而何逊的诗则更加细腻含蓄。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何逊诗集》:收录了何逊的诗歌作品,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丰富的古代诗歌鉴赏资料,有助于深入理解何逊的诗歌。